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变数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咸阳市上下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强基础,补短板,精准施策,攻坚克难,经济运行基本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呈现企稳回升、压力犹存的特点。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38.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较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3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07.55亿元,下降1.4%;第三产业增加值594.08亿元,增长6.1%。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842.7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4.8%,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1、农业总体平稳。全市284.89万亩夏粮总产79.16万吨,同比减少3.74万吨,下降4.5%;秋粮生产总体较好,有望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继续保持在160万吨以上,实现增产。前三季度,全市水果产量126.33万吨,增长5.2%;蔬菜产量212.4万吨,增长4.4%;肉类总产量8.46万吨,下降2.5%;禽蛋产量4.6万吨,增长1.9%;奶类产量29.12万吨,增长2.7%。
2、工业低位增长。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53.4亿元,同比下降4.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6%,降幅较1—6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下降1.4%,较1—6月回落2.6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下降5.4%,降幅较1—6月收窄3.3个百分点。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五加快两回落”:纺织服装下降2.4%、医药制造业下降0.2%、装备制造业下降10.4%、食品工业下降9.2%、建材工业下降20.1%,分别较1—6月加快4.6、4.4、4.1、2.4、1.1个百分点;能源化工下降3.2%,电子行业增长47.3%,分别较上半年回落1.7、19.8个百分点。1—9月,工业产品销售率96.2%,较1—6月提高0.3个百分点。近六成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全市重点监测的92种产品中,55种的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59.8%。其中,水泥增长27.2%、发电量增长10.6%、原油加工量下降9.9%。企业利润基本稳定。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31.45亿元,同比下降20.6%,降幅较1—6月缩小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64户,亏损面8.9%,较1—6月缩小0.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0.9%。
3、投资增速加快。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2%,较1—6月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下降2.4%,降幅较1—6月收窄3.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6%,较1—6月提高8.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5.9%,较1—6月提高1.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项目110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72.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0.5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63.9个百分点。
4、消费总体稳定。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97亿元,同比增长11.0%,较1-6月回落0.8个百分点。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5%,乡村消费增长12.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增长14.6%,商品零售增长10.2%。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49.75亿元,同比增长10.4%。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4.6%,高于限额以上增速14.2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占比16.2%,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
5、财政收支趋缓。1—9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58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7.1%,较1—6月回落3.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8.82亿元,下降0.3%;非税收入16.76亿元,增长16.4%。全市财政支出320.99亿元,增长9.2%,较1—6月回落0.4个百分点。
6、金融存贷比提高。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87.43亿元,同比增长11.1%,较6月末回落1.5个百分点。贷款余额1705.06亿元,同比增长17.1%,较6月末回落0.1个百分点。9月末,金融存贷比48.9%,较6月末提高0.8个百分点。
7、外贸快速增长。1—9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9.79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出口22.29亿元,增长24.6%;进口37.5亿元,增长27.9%。
8、物价涨势温和。1-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4%、衣着上涨0.9%、居住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7%。9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较6月回落0.9个百分点。
二、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工业停减产企业影响明显。1—9月,全市共有停减产企业303户,占企业总数的42.1%。其中,停产企业68户,拉低规模工业总产值8.3个百分点;减产企业235户,拉低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1.4%个百分点。全市19个行业产值负增长,占54.3%。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的产值分别同比下降28.7%、20.5%、17.8%。
2、消费增势趋缓。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从类值看,汽车类下降5.2%,降幅较上半年扩大3.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9.4%,降幅扩大3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9.5%,较上半年回落12.9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
3、投资增长基础不牢固。1-9月,全市工业七大支柱产业投资同比下降9.8%,降幅较1-6月扩大3.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投资下降16.1%,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7.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9%,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个百分点。9月份新增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较6月份减少129个。
4、新入库企业减少。9月当月新入库企业22户,分别较6、7、8月少10、67、16户,个别县区入库为“零”。1-9月,全市新增一套表单位240户,较上年同期少17户。新增单位上行拉动低于去年,特别是投资项目增量减少。
三、四季度措施建议
一是抓好农业生产。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养殖户有序补栏、做好防疫,稳定生猪生产。
二是坚定不移抓工业。要重点服务大企业、大集团,以及有望恢复生产的停减产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强化要素衔接,促进有效产能尽快释放。落实好省市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帮助指导能化、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等重要支柱行业、重点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扩大销售,促使企业良性发展。
三是加大力度促投资。加快项目审批和后续环节服务,力争在禁土令来临之前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抓好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为主的工业投资,紧抓重点项目不放松,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334个市级重点项目和874个县级重点项目重点服务,着力解决项目开工建设以及项目入统存在问题。提前谋划重大项目的招引,为明年项目建设做好储备工作。
四是转型升级活消费。要优化消费环境,健全流通体系,促进消费升级,鼓励商家开展节庆促销等形式活跃消费市场。引进、培育、支持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延长经济产业链,促使线上线下共同发展。落实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产业的发展政策,发展面向居民的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消费功能。
五是部门联动抓纳新。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服务“准五上”企业,完善相关手续,盯紧企业发展,成熟一家申报一家,及时纳入统计。要重点关注“两个千亿两个五百亿”产业集群项目的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