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洛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产业脱贫,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宜居富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20.18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居全省第一。实现农业增加值66.24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居全省第四。
一、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种植业长势良好
1、粮食产量保持平稳。去年底至今年初,夏粮生长期降雨量偏少,影响小麦等作物前期的发育、分蘖和穗数的形成,夏粮产量下降。全市夏粮播种面积98.64万亩,同比下降0.3%,产量18.11万吨,同比下降4.4%。在秋收作物生长期气象条件有利,全市天气晴好,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气温较为适宜,加之病虫害发生整体偏轻,初步估测玉米、豆类、薯类等秋收农作物获得丰收。全年粮食产量预计保持平稳。
2.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一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是陕西省食用菌生产的适宜区,自然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全市加快转变食用菌生产方式,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推动加工能力和市场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前三季度,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3.77万吨,同比增长17.6%;二是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全市充分挖掘种植中药材、发展医药产业的优势与资源,加大中药材发展的动力。前三季度,中药材产量14.09万吨,增长6.6%;三是食用坚果快速增长。全市核桃产量7.61万吨,增长30.3%;板栗产量1.21万吨,增长17.9%。
(二)林业经济快速增长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追赶超越”步伐,商洛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绿化等重点工程。预计前三季度全市造林面积34.99万亩,人工造林17.49万亩,前三季度林业产值达到10.4亿元,增长14.1%。
(三)畜牧生产形势严峻
1、生猪存出栏量同比下降。随着环保治理力度加大,以及非洲猪瘟疫和生猪生产周期的影响,散户及小规模户退出效应显现,生猪存出栏量同比下降。三季度末生猪存栏54.79万头,同比下降2.7%。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7.4万头,同比下降1.2%。三季度生猪出栏15.57万头,同比下降13.1%。猪肉产量1.24万吨,同比下降14.1%。
2、牛羊存出栏量同比有增有减。三季度末牛存、出栏同比分别增长4.4%、-2.7%;羊存、出栏同比分别下降2.3%、13%。牛、羊肉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2.9%、17.4%。
3、家禽存出栏同比上涨。三季度末家禽存栏930.72万只,同比增长3.4%;家禽出栏121.22万只,同比增长1.3%。禽肉产量1410吨,同比增长5.7%。
4、畜禽市场价格稳中向好。三季度商洛市畜禽市场价格稳中向好,波动运行,牛羊收益稳定,禽蛋价格波动运行,肉鸡行情看涨,生猪价格高位波动,仔猪价格一路上扬,养殖收益受到冲击,产能收缩。
(四)渔业经济发展良好
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冷水鱼产量大幅度提升,水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渔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市水产品产量3998吨,累计完成渔业产值0.58亿元,同比增长7.5%。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部分农户对种植业积极性不高,导致好田好地出现撂荒现象。
(二)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在全市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农户都是以“小生产应对大市场”,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加工链条短,加工能力低,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产品竞争力弱,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三新”农业的发展。
(三)畜牧业发展空间收窄。由于畜牧业属于风险产业,受环保治理、非洲猪瘟疫情、养殖成本、市场不确定因素等影响,养殖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对扩大规模化养殖的冲击比较大。而部分散户养殖难以承受市场频繁波动的影响,不敢补栏,自繁仔猪养到10公斤左右赶快出售,甚至有些养殖专业户为减少养殖风险出现空栏现象。畜牧业养殖发展难度增大。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使农村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完善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农村气象监测网,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同时,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能力。三是抓好中省市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抗灾避灾能力,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规模化、专业化、合作社、品牌化建设,突出地方特色抓农业龙头企业。一是加强规模化、专业化、合作社、品牌化建设。实践证明,凡是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合作社、品牌化的生产,大多能实现既能增产增收提效,又能带动广大农户脱贫致富。二是坚持公司+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的发展模式,延长农产品生产链,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了,卖得好。目前,农产品正是收获的大好季节,能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要看,能否运得出,卖得掉,卖得好。三是融合发展。发展精深加工,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一三产业交叉,推广休闲观光旅游,横向拓展农业功能,改变农业功能拓展不足、价值链低端的问题,实现农业全产业、全链条开放式发展。
(三)加强农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畜禽生产。一是为避免再度出现“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周期性波动状况,要加大对养殖户的关心和帮扶力度,以帮助其渡过难关,同时加强畜牧良种引进、品种改良,优化调整畜牧业产品结构,全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加大生态循环养殖的扶持,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大力推广农牧循环、沼气利用、有机肥加工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总结推广投资少、效果好、成本低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路径模式。三是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常规防控与应急防治措施协调配套,注重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有机结合,加强疫情处置,强化信息交流互通,提升防灾抗灾能力,切实保护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农户养殖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