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汉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汉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10-15 09:12
字号:
打印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可见投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之一,对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汉中市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阐述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重要联系。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定性关系

 

  从概念上讲,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动力作用更为直接。固定资产投资是建设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

 

  投资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强烈影响和决定着投资行为,没有经济增长,投资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分为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供给效应是指投资能够增加有效供给,通过投资实现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从而提高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增长。需求效应是指投资作为三大需求之一,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又是引发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投资应服从和服务于消费,消费产生需求,投资产生供给。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既不能忽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不能盲目的依赖于投资,既要重视投资的需求效应,又要重视投资的供给效应。

 

  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总量关系

 

  梳理2007-2017年汉中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数据和相应年度的GDP产生数据,分析其相关性,从汉中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GDP总量相关性的散点图可见,多数年份的散点都分布在一条曲线附近,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逐年增加,汉中市GDP总量也在逐年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总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正相关。

 

 

  从另一个方面看,固定资产投资曲线与地区生产总值曲线的走向基本一致。以下图形为2007-2017年汉中市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发展之间的关系,两条曲线大致平行增长,说明两者高度相关。

 

 

  三、从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和投资率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指新增地区生产总值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是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增加的地区生产总值数量。

 

  固定资产投资率是指一定时间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地区生产总值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

 

  2007-2017年间,汉中市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随着时间逐年走低,而固定资产投资率却大致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97.9%

 

 

  从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看,2007年投资1元能拉动经济增长0.527元到1元能拉动经济增长0.232元的2013年,再到投资1元仅能拉动0.065元的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效果不断缩水,2016年、2017年略有反弹,但也没有回到2014年水平。投资效益下降,不仅说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在降低,也表明当前我市经济增长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却一直提升,2017年投资率达到惊人的97.9%,成为了典型的重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城市。

 

  四、增加有效投资的重点是在补短板

 

  产业不健全,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效率也就会越来越低。对于汉中市来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才是重中之重。在收紧政府投资政策影响下的今天,如果盲目上效率较低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则容易造成地方债务问题进一步加剧。所以与其再次大规模放松固投,不如减税降负,促进创业,用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才会让产业如虎添翼。否则,大力兴建没有车跑的公路、利用率低下的大楼等设施,就是一种浪费。目前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基础设施投资由正转负,汉中应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民间投资环境,完善公共投资融资体系,把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放在补短板上。通过稳投资推进稳增长和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有效供给和新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投资的短板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业投资整体水平偏低。从工业投资效果系数看,自2010年起,除2015年外工业投资效果系数一直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2017年更是达到0.576。从经济结构看,2018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35.4%,而在投资结构中,工业投资仅占全市投资总量的13.5%,仍处于低投资水平。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2018年全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下降19.3%,占比也由2017年的42.6%降至28.8%。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不足,目前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旅游道路不畅、城市内涝、大雨洪水倒灌情况比比皆是,这些领域都应该成为投资重点。

 

  三是城镇化进程放缓。2015-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3%,但是随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安置项目接近尾声,提升城镇化的政策优势效应也逐渐减弱,城镇化水平增速放缓,距离达成预定目标还有困难。目前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不仅要提供住房保障,还要有公共服务领域保障,而这些方面,都是目前我们欠缺的,需要继续加大投资的方面。

 

  五、意见建议

 

  (一)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提升工业投资占比。一是围绕资金、土地、财税等方面,执行好中省市促进工业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加强项目和招商引资,围绕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要求,着力在航空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大工业项目策划力度。三是加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聚焦《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围绕重点工程,针对工业四基薄弱环节,有序推进,集中资源建设一批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基础产品和技术改造项目。

 

  (二)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促进补短板和增动能。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具有汉中特色的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坚持规划引领,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利用中省启动编制十四五交通运输规划的契机,精心策划一批重大交通运输项目。二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进一步降低公路、能源、电信、城建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民间资本审核步骤,构建合理有效的投资回报机制。发挥公共财政扶持作用,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保证。

 

  (三)推动城镇化进程。一是积极构建与城镇化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在满足投融资可持续性、安全性的情况下,建立政府、银行以及民间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城镇基础建设、公用事业、基础产业、社会服务等项目筹资,推动地区城镇化建设。二是提升建设质量,走绿色、集约、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在推进人口聚集与城镇扩张的同时,完善城镇公共设施、市场经营环境、卫生保健、生态质量等,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向城镇公共项目与基础产业等领域,形成城镇化建设促进融资发展的良性循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