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汉中:加快绿色循环发展 建设陕西最美城市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汉中:加快绿色循环发展 建设陕西最美城市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9-16 16:45
字号:
打印

  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市委提出要加快绿色循环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构建节能、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陕西最美城市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汉中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仍然存在企业规模较小、产能利用率偏低、科研能力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问题。

 

  一、基本情况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市统计局近期对9家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潜力增强。

 

  (一)发展态势良好。调查样本企业2018年共完成战略新兴产业产值13.89亿元,同比增长34.04%;实现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80.97%;从业人数827人,同比增长4.3%。说明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以及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和减排目标的需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在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预计方面,有77.8%企业预计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2018年,经营状况呈乐观态势。

 

  (二)规模不断壮大。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工业企业4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2.6%,占比在九大产业中排名第一;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28亿元,同比增长28.18%,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0.54个百分点。说明在能源和环境压力下,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并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发展潜力增强。2018年,全市共完成节能环保产业投资29.34亿元,其中环保产业完成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167.6%,拉动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增长19.88个百分点。说明随着近年来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环保产业对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已经逐步成为全市新的投资热点。

 

  二、存在问题

 

  (一)经营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在挤压企业利润的因素方面,有88.9%的企业选择了工人工资增加,有77.8%的企业选择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有55.6%的企业选择了营销成本上升,经营成本上升是挤压企业利润的最大影响因素;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原因方面,也有88.9%的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因素引起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增加、营销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制约企业经营发展。

 

  (二)外部环境影响,产能利用偏低。调查显示,受环保限产系列政策及整体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全市节能型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58%,正常情况下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也仅有58%-64%,说明该行业正处于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阶段,产能承收缩状态;环保型和资源循环利用型企业产能利用率为92%,正常情况下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在86-100%。说明通过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设备使用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环保型和资源循环利用型企业产能基本稳定。从企业2019年产能利用率走势判断来看,部分企业对当前产能利用率不够满意,将在后期通过提高技术,改善产能利用率。

 

  (三)关键技术缺乏,自主创新不足。调查显示,仅有11.1%的企业核心技术来源于自主开发,12.5%的企业2018年研发经费投入高于2017年。在2019年的研发经费投入预计中,25%的企业预计高于2018年。调查企业均未成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占比不足1%,仅有11.1%的企业有发明专利。节能环保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调查显示全市产业技术储备、技术力量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撑。没有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企业的整体科研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未掌握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自主生产的性能和效率还有待提高。

 

  (四)融资能力较弱,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由于环保产业前期投入大,如果没有来自资本市场的支持,企业就难有发展。在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方面,融资困难是经营成本上升和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之后的第三大影响因素,融资利息高也成为经营成本上升外挤压贵企业利润的最大影响因素。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融资普遍存在压力,融资渠道和融资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加大产业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国产化以及产业化项目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引导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三是结合我国加速推行的垃圾分类制度,形成有特色的垃圾处理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着力于垃圾处理的技术和装备技术突破,培育发展前端的垃圾处理产业。同时通过垃圾分类,提高可再生原料的品质,提升后端资源循环产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二)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经营成本。一是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来,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二是推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降低绿色项目的信贷成本,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和督促检查,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惠企减负政策的落实,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三)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结合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和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市场,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业产业发展,进一步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培育和发展规范有序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提供沃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