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了解榆阳区农民工就业状况,准确研判农民工就业形势,近日榆阳区社会经济调查队组织开展了农民工现状专项调查,旨在调查掌握近期农民工就业、收入、劳动保障等各方面情况。
一、受访农民工基本情况:
本次走访了南部山区4个乡镇、北部草滩地区4个乡镇共计8个乡镇10个行政村100户290人常住人口作为调查样本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劳动力人口216人,占常住人口的75.9%,其中从业人员139人,未从业人员77人,分别占劳动力人口的64.4%、35.6%。九成以上未从业人员为女性,主要是在家照看子女,还有因年龄大、大学刚毕业未找到工作等情况。
从业人员139人中,男性务工人员居多,共有88人,占63.3%;年龄在20-60周岁之间的中青年劳动力有132人,占95%;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多数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共计118人,占84.9%。(见表一)
二、受访农民工就业现状
调查显示:从业人员139人中,本地务农25人,本地非农务工人员36人,本地非农自营14人,外出从业64人,分别占从业人口的18%、25.9%、10.1%、46%。
(一)从外出从业时间来看,长期在外务工者居多,其中九成人员因清明、春节等节假日回老家。长期外出务工人员时间普遍较长,时间超过3年以上人员达到51人,占79.7%。其中:外出务工时间10年以上的达23人,占35.9%;在7-10年和3-6年的12人和16人,分别占18.8%和25%;2年及以下的13人,占20.3%。(见表二)
(二)从务工从业目的来看,从事非农务工人员114人中,有36人选择“就近本乡镇打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1.6%;“在本乡镇自主创业”、“为了子女上学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外出打工”、“自身有手艺外出打工”、“到周边煤炭及化工企业、收入较高的乡镇打工”和“其它”分别占12.3%、30.7%、7.9%、12.2%、5.3%。(见表三)
(三)从外出地域来看,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选择城区及周边乡镇从业,调查显示:就业区域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乡外县内就业、县外市内就业、市外省内就业和省外就业,所占比重分别是39.1%、34.4%、15.6%和10.9%。
(四)从行业来看,从业人员主要从事建筑业居多。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各乡镇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建设发展本土文化旅游景点,为当地的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1)在本乡镇内非农务工人员就业行业中从事建筑业居多,达到26人,占本乡镇非农务工人员所有行业的52%。本地非农自营14人、卫生7人,其它3人,分别占28%、14%、6%。(2)在外务工人员就业行业中从事建筑业居多,达到28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所有行业的43.8%。其中,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也较大,人数分别为10人和9人,分别占15.6%和14.1%;其余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和制造业,分别占10.9%、6.3%、3.1%、4.7%和1.6%。
三、受访农民工未来就业意愿
(一)农民工打工就业意愿依然强烈。从调查资料看,在接受访问的114人中,六成以上人员明确表示继续外出就业,其中:“继续外出就业”的有69人,占60.5%;“继续保持原有自主经营的门店生意”、“紧盯在煤炭及工业企业集中的乡镇打工”、“学习或培训自己,提升一下自己的务工技能和业务水平”、“想回家乡创业”和“年龄偏大、子女成家后,不想打工”等共有45人,占39.5%。(见表四)
在“继续外出就业”的69人中,八成以上人员认为继续外出就业的原因是“外出就业收入高”和“为了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认同率分别为60.9%和23.2%。(见表五)
(二)继续外出就业地域单一。从调查及走访情况来看,外出农民工就业地主要选择市区内。在选择“继续外出就业”的69人中,前往城市内、乡外县内、市外省内、省外,分别为28人、24人、10人和7人,分别占40.6%、34.8%、14.5%和10.1%。
(三)自己投资创业愿望增强。调查显示,愿意回乡自己投资创业的人员10人,占8.7%。据了解,有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主要是受国家政策影响,近年来,榆阳区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扶贫政策的倾斜,美丽乡村的建设,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优惠多,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如:赵家峁旅游景区、白舍牛滩旅游景区、红石桥旅游区。
四、受访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整体文化技能水平不高。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基本未接受过系统技能培训,缺少专业职业技能,就业选择面窄,外出主要从事体力和技能技术要求不高的建筑业、简单制造业、普通服务业等。如砖瓦搬运、泥水建造、钢筋工、照看门房、保安、餐饮服务等,寻找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就业机会更少。
(二)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农民工普遍感觉子女教育、就业机会、住房条件、保险等均与城镇人口存在差距,特别是新一代的农民工,他们身处城市,却没有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心理认同感、城市归属感和实际获得感,在职业规划上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辅导,仅仅是为挣钱养家糊口而奔波,只要其他地方有更好的经济报酬,就会跳槽。调查显示:农民工从业人员139人中,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但参加工伤保险、商业保险的仅占6.5%。
(三)回乡创业困难较多。从访问了解的情况看,部分农民工有回乡创业愿望,但面临一定制约因素和困难。一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部分返乡农民工不太了解县区出台的就业创业政策,也不知道如何获取就业创业信息,存在一定的信息服务盲区。二是创业资金筹集困难,多数农民工都是白手起家,要想自己创业只有向亲戚朋友借款。三是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在贷款融资、税收减免、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够清晰。
(四)从业方向以自发性为主。从访问了解看,信息的不畅,导致农民工务工多为投亲靠友、道听途说、自发盲目的找工作,处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未能充分发挥利用庞大的网络,大多数靠你三五个人、我七八人自建微信群联系就业信息。农民工进城找工作缺乏正确引导,多为试探性,没有明确的就业指导方向。甚至被黑中介、劳务派遣公司等坑害。更为严重的是不能找到适合自身技能的就业岗位,导致工资待遇和专业技能无法适配,严重影响务工收入。
五、农民工就业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技能培训和政策支持,切实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水平。缺乏就业技能或技能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因素。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对求职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确保人人都有一技之长。要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就业技能培训,着力培育新时代农民工,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有效缓解产业升级与经济波动多带来的就业困局。
(二)健全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继续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工作,有效指导和帮助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继续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参保政策,提高农民工“五险一金”缴纳比例。积极推进农民工享受平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使其逐步平等享受市民权利。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大力整合各部门公共服务资源,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三)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因地制宜定制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汇编、召开返乡创业专题对接会。二是加大政府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放贷扶持力度,提高贷款限额,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缩短贷款审批及发放时间。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人才和人力资源的回流和流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及家庭服务业,通过岗位补贴、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