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宝鸡:结构趋优促转型 绿色发展显成效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宝鸡:结构趋优促转型 绿色发展显成效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8-30 11:21
字号:
打印

——宝鸡市近十年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能源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动力,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资保障。自“十一五”以来,宝鸡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要求,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根本,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监管。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宝鸡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宝鸡市以壮大能源化工产业规模、做大总量为目标,加快实施“产量突破、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产业延伸”四大工程,全市能源发展成效显著。

 

  (一)能源生产快速发展,生产结构逐步绿色化

 

  一是依托资源储量优势,强力推进煤炭资源开发,促使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千万级煤炭基地初具规模。2012年国内首个第四代矿井郭家河煤矿崭新亮相,带动作用明显,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2018年,宝鸡市原煤产量1102.85万吨,比2011年增加639.17万吨,增长1.4倍。

 

  二是高起点谋划电源点建设,采用世界首创的间接空冷干式烟塔合一技术新建了国电宝鸡发电有限公司,带动全市发电量大幅增长。2018年全市发电量143.86亿千瓦时,较2011年增加32.01亿千瓦时,增长28.6%,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力输出地。

 

  三是加快实施新能源突破工程,清洁能源建设方兴未艾。凤县马头滩电厂实现了我省关中及陕南地区风电场“零”的突破,带动2014年宝鸡市风力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达到1.34亿千瓦时。千阳县宝源光伏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宝鸡日升瑞能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继投产,光伏发电市场开发热情日益高涨。2018年宝鸡市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共计8.84亿千瓦时,比2011年增长84.6%,占总发电量的比重6.1%,较2011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十三五”以来,在服务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的推动下,宝鸡市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长,但是占比最大的规上工业节能降耗贡献突出,有效保证宝鸡市能源消费增速呈逐年放缓趋势,行业结构有所优化,能源利用率稳步提升。

 

  2018年,宝鸡市能源消费总量1059.43万吨标准煤,比2016年增长5%,三年来能耗增长呈逐年放缓趋势,增速分别为4.4%2.7%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由201647.2%下降到201841.6%,下降5.6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4%,年均下降11.4%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弹性系数越小,表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宝鸡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20110.72逐年下降到20180.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9(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尤其是近三年来,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分别低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4.96.04.9个百分点,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发展。

 

  (三)规上工业能耗下降,内部结构优化

 

  1.综合能源消费量逐年下降

 

  2018年,宝鸡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48.55万吨标准煤,较2011年减少10.74万吨标准煤,下降1.9%。能耗同比增速从2011年的最高点增长17.4%逐年降低到2018年的最低点下降11.3%

 

  2.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

 

  宝鸡市能源加工转换活动主要包括火力发电、供热、炼焦和洗煤4种类型。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4.2%,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高低对全市能耗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53.7%,比2011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40.9%,提高1.5个百分点;供热效率81.6%,提高13.5个百分点;热电联产效率46.5%,提高5.4个百分点;炼焦转换效率95.9%,提高4.2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94.5%,比2016年提高1.5个百分点(宝鸡市2016年才开始有洗煤企业)。

 

  3.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目前宝鸡市的能源消费品种仍以煤、电、气为主,但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和燃煤小锅炉拆改、煤炭削减等一系列治污减霾措施的实施,能源消费品种结构有所优化,煤炭消费比重逐年下降。2018年,宝鸡市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736.4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比重84.9%,较2011年下降5.2个百分点。电力消费64.49万吨标准煤,占比7.4%,与2011年持平。天然气消费10.59万吨标准煤,占比1.2%,比2011年提高0.5个百分。与2011年比,新增余热余压和工业废料用于燃料消费量共计33.33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比重3.9%

 

  4.高耗能行业单耗和单位产品能耗双下降

 

  近年来,宝鸡市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明显,拉动规上工业节能成效显著。2018年与2011年相比,五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8.1%,年均下降2.8%。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年均下降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年均下降15.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年均下降9.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年均分别增长3.7%6.2%

 

  与此同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新改造用能设备、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2018年宝鸡市重点监测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有8项,跟2011年比全面下降。表一

 

  (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有序推进

 

  作为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连续被纳入我国“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宝鸡市通过结构调整促节能,技改项目推节能,强化管理抓节能等措施,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升级。“十一五”期间宝鸡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4%,“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17.1%,实现了节能降耗规划目标。2016年至2018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4.41%5.6%4.63%,均超额完成当年目标任务,为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保持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16年,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并按要求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一个办法、两个体系”的制定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根据《陕西省绿色发展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市、县两级绿色发展评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截止目前,根据《2016年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结果,宝鸡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数83.76,位列全省第三。

 

  二、制约因素

 

  (一)重型产业结构仍将持续

 

  当前,宝鸡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来自第二产业,特别是随着“十一五”以来布局新建的电力、建材、化工等项目陆续投产,重型产业结构还将持续。2018年,电力、化工、非金属、有色、黑色、食品、造纸七个行业增加值258.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7.9%;能耗总量511.1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高达93.2%,能源产业结构的转型变革任重道远。

 

  (二)重点用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空间收窄

 

  “十一五”期间,宝鸡市加大对铅锌、钢铁、水泥、电力、铁合金、电石等八个行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清理和甄别,先后改造58户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整治关闭了57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35套(台)、266.06万吨。“十二五”期间,继续淘汰水泥、造纸、铅冶炼等落后产能317.5万吨,拆除燃煤小锅炉近千台。“十三五”时期,计划再淘汰各类落后产能20万吨。随着宝鸡市部分重点用能企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火电、水泥和煤化工等产品单位能耗水平已趋于国内先进水平,这些企业节能空间趋窄,节能技改成本上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长

 

  随着城镇化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政府对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热水器、空调等各类大功率电器普及,私家车和住房等消费大幅增加,同时还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速了这些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刺激了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长。2018年宝鸡市居民生活用能188.3万吨标准煤,较2016年增长28.3%,高于全市能耗总量增速23.3个百分点,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7.8%,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和农村居民生产用能分别增长35.1%11.8%。第三产业能耗161.07万吨标准煤,增长13.1%,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5.2%,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三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长一方面反映百姓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另一方面也带来能源消费需求增长,对节能降耗产生一定压力。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一是要继续推广节能技术,深挖技术节能潜力。加大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推进节能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通过开展能量系统优化、热电联产改造、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绿色照明等方式,继续挖掘企业技术节能潜力。

 

  二是要转变过去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低能耗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调整,努力构建高低能耗产业发展互补的工业格局,确保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相协调。

 

  (二)扩大和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向

 

  进一步扩大和调整落后产能淘汰范围和方向,把淘汰重点由钢铁、水泥、电力、造纸向铅锌冶炼、焦化、纺织、平板玻璃、砖瓦等行业扩展,继续挖掘潜力,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和容量。上述行业单耗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技术工艺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节能还有潜力可挖。

 

  (三)进一步加强非工业领域节能工作

 

  一是加强交通领域节能。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辆,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低耗环保车型,大力推广公共交通油改气工程,降低车辆能耗。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的准入关,强化考评车辆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出行结构。

 

  二是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建立发展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机制,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以扩大绿色建筑市场为核心,综合运用经济激励和强制性措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三是强化公共机构节能。强化公务车节油、办公节电、日常节水管理措施,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抓好市政路灯、景观照明设施的节能改造。加大对公共机构节能的考核力度,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民节能意识。充分利用媒体、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横幅等媒介进行宣传,增强群众节能意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充分营造人人节约、事事节约的良好氛围。

 

  (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类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太白、凤县地区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提高水能资源梯级利用效能;优化风电开发布局,进一步推进凤县、陇县、太白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科学布局城镇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推进相关项目建设;科学规划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且在资源条件优势区域扩大地热能利用等。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构建完整、高效的新能源产业链,使其成为宝鸡市工业新的增长点。

 

  随着宝鸡市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能源发展也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要继续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政府推进节能的指导作用、企业节能的引领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能源替代,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使宝鸡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