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延安:新中国成立七十年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延安:新中国成立七十年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8-30 11:20
字号:
打印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延安市深入贯彻国家一系列经济政策,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深化消费结构调整,加快消费市场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一、消费市场发展成就

 

  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14.98亿元,较1949年的0.097亿元增长了3246倍,平均每年增长12.4%。人均消费量从1978年的93元增加到2018年的13941元,增长了149倍,平均每年增长13.3%,消费市场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商业流通格局形成并有新发展

 

  多层次、全方位、多种经济成份和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商业网点遍及城乡,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流通渠道的不断增多,各种行业、各种经济成分的商业网点迅猛发展。截止2018年,全市共有1000平米以上商业经营网点665个,商业从业人员32690人。平均每万人拥有的商业零售网点由1978年的4个增加到2018年的203个,增长了50倍。市场网点建设逐步完善,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都能够为城乡顾客提供方便的服务。在城市,大大小小百货零售商场坐落在繁华闹市和居民区,各种超市门店、摊点遍布大街小巷,网点建设的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并逐步向合理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既方便了群众,改善了购物环境,又提高了城市综合服务的功能。在乡村,新中国成立初期供销社单一经营、网点严重不足的状况彻底改变,各种集体、私营、个体商业网点蓬勃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乡乡有集市、村村有网点覆盖。

 

  (二)城乡消费品市场逐年扩大,城市消费市场增速略快于农村消费市场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商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消费品市场不断注入新活力,城市消费品市场范围逐年扩大,发展质量得到提升。2018年实现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35亿元,同比增长10.8%,比1978年增长219倍,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1978年的32.0%,上升到2018年的78.5%,提高了46.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市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农村在交通、通讯、水电气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购买能力增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2018年,全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3亿元,同比增长10.0%,比1978年增长了67倍。城市和农村消费市场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三)餐饮消费保持较高增速,多种商品零售活跃消费市场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改变,商务活动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延安市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平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迎来了延安市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2018年,全市实现餐饮收入33.46亿元,同比增长1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4.0%提高到2018年的10.6%,提高了6.6个百分点,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过70年的发展,全市商品零售市场由过去的单一、不稳定逐步开始规范,形成完整的零售体系,多种商品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活跃了消费市场,2018年,石油及制品类、煤炭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8.9%29.5%12.2%42.8%

 

  (四)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家庭消费结构优化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家庭消费由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消费产品也由原来的食品、衣服、家电等必需品为主过渡到教育、体育、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及享受型服务为主。201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226元,同比增长8.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08年突破万元大关,迈向新台阶。同时,调研显示,2016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7%,较2011年下降0.7个百分点;2018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786元,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15年突破万元大关,近几年增长速度明显变快,2016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0%,较2011年下降7.5个百分点。

 

  (五)网上零售、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动能、新商业模式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新动能不断推动居民消费品质改善。网上零售、视频直播、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订餐洗衣等服务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满足需求。网络约车、共享单车、共享住宿、移动支付等新服务模式,也让人们的出行、旅游、休闲娱乐更加精彩便利。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类消费升温,服务型消费渐成热点。2016年,在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占比10.5%10.2%,比2011年提高1.4个和3.2个百分点。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从无到有,目前有延安东大上品、治平凤凰城、圣地河谷金延安、万达购物广场四个商业综合体,很好的满足了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二、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

 

  延安市消费品市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消费市场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延安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真抓实干、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升级换代,为消费市场平稳、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总体经济稳步过渡,为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利好政策支持下,延安市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都大大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2年的324.9元增加到2018年的32226元,增长了98倍。农民收入也稳步提高,1978年延安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有53元,到2008年达到3551元,又经过十年的发展,2018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6元。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生活和消费的质量要求更高,对于贸易行业来说,这也是支撑其提质增效重要基础条件。

 

  三是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历经数年的发展,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大,品味越来越高。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发展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经管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投资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模式连锁化的特点,例如延安百货大楼就从原来的单产业的零售企业发展为现在的包括了多个产业、涉及多行业的连锁综合零售企业,成为延安市零售企业的领头羊。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

 

  经过70年的发展,消费市场发展早已过了单纯追求速度的年代,现在,更加注重的是经济提质增效、提倡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观。居民收入增加,扩大就业再就业,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市消费市场将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一)农村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正在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新目标有力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延安市农业人口约占户籍总人口62.0%左右,目前人口分布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由此决定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在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政策的帮助下,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农村消费市场活跃,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步缩小。但总体上看,农民消费水平偏低。2018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5%。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市场容量不可忽视。如果能把农村潜在的需求挖掘出来,就可以大大提高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空间。

 

  (二)扩大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巨大。目前,高收入阶层的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及享受消费大多趋于饱和。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远远不足,但收入有限,加之房价上涨、教育医疗等消费,严重制约了中低收入阶层其他消费欲望。对于低收入者主要是收入的不稳定,对于中等收入者是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收入分配将呈现以中低收入为主体,如果中低收入者消费支出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将会创造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

 

  (三)服务性消费前景十分可观,消费结构得到质的飞跃,将大大增加“三产”对GDP的贡献,比率大大提升。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延安市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升级,突出的表现就是广大城乡居民对教育、医疗保健、文化的消费份额正在逐年加大。在教育方面,近几年,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及学校的不断扩招,潜在的教育需求正在转化为现实需求。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及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将是个长期趋势。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更加追求精神方面的充实和自身的发展,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另外,旅游、健身、休闲已逐渐成为时尚,这方面的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在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占比10.5%10.2%,比2011年提高1.4个和3.2个百分点。人们对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休闲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消费需求会逐渐增长,不断扩大。

 

  (四)旅游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提升,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延安依托交通便利条件和独有的“红色、绿色、古色”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以乡村旅居和观光采摘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新模式。2018年,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0.7亿元,同比增长37.5%,较2008年增长7.5倍,接待旅游人次6344万人,较2008年增长8.5倍。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结合当下流行的亲子游、乡村休闲、文化体验和康体健身等新的旅游方式创新旅游项目,迎合大众消费需求,旅游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将不断提升。此外,还需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在景区周边建立延安特色商品销售网点,规范商业网点管理,努力打造“吃、穿、住、游、购、娱”一体化服务,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激发市场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