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榆林:能源提速助力 工业经济扭负为正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榆林:能源提速助力 工业经济扭负为正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8-28 16:46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受内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影响,榆林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榆林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563.84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实现今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工业经济逐渐向好。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三大门类全部增长

 

  1-7月,采矿业完成产值1447.52亿元,同比增长2.2%;制造业完成产值838.06亿元,同比增长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278.25亿元,同比增长15.3%

 

  2、能源工业增速加快,非能源工业增长平稳

 

  1-7月,能源工业完成产值2043.27亿元,同比增长6.9%;增加值同比增长1.5%,环比加快2.9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完成产值520.56亿元,同比增长0.6%,增加值同比增长2.9%

 

  3、五大支柱行业增速环比“四升一降”

 

  煤炭开采洗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降幅较上月收窄3.8个百分点;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煤炭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增速环比上升7.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增速环比上升1.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5.6%,增速环比下滑0.5个百分点。

 

  4、重点企业增长平稳

 

  1-7月,累计产值前20户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236.56亿元,同比增长7.3%,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有10户企业产值较上月增加,有14户企业当月产值增速环比上升,有10户企业当月产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5、六成以上工业产品保持增长

 

  1-7月,全市35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3种产品保持增长,增长面为65.7%

 

  主要能源产品中,仅原煤产量同比下降7.7%,呈负增长外,其余产品均呈正增长趋势。其中,原油加工量239.90万吨,增长8.1%;焦炭2028.97万吨,增长20.1%;原油614.05万吨,增长2.0%;天然气108.63亿方,增长7.3%;发电量547.22亿度,增长18.0%

 

  主要非能源产品中,精甲醇、金属镁、聚烯烃等14类等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其中,精甲醇136.99万吨,增长2.2%;铁合金55.69万吨,增长27.3%;聚乙烯70.87万吨,增长11.5%;聚丙烯79.46万吨,增长7.9%;聚氯乙烯86.96万吨,增长7.4%;金属镁27.95万吨,增长14.6%

 

  二、后期预判及对策建议

 

  上半年,榆林市工业呈现负增长,这是全市工业结构单一和支柱行业事故叠加影响的结果。全市对能源工业尤其是煤炭行业依赖性极大,1-7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7%,当煤炭行业受突发事故影响时,其他行业无法弥补其带来的缺口。后期,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利好因素仍旧存在,资源优势依然明显,市场上能源产品需求较旺,价格仍处高位,全市正全力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工业经济会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建议后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加快释放煤炭产能。需正确引导和服务企业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尽可能避免因安全、环境问题导致的停产、减产,积极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加快煤矿复工复产进度,保证煤炭产量平稳,加快释放煤炭产能。二是加强重点县区、重点行业监测和调度。要加大对化工、冶金等非能源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能源行业的监测工作,尤其是重点产煤县区,要主动作为,将压力转为动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为全市工业稳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全力优化产业结构。建议紧紧围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着力针对高端能源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甲醇汽车产业、镁铝产业、轻纺工业、生态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等转型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签约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