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渭南:1—7月份工业生产情况简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渭南:1—7月份工业生产情况简析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8-22 10:13
字号:
打印

  17月份,渭南市60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月完成产值176.16亿元,同比增长3.1%,较6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77.33亿元,同比增长8.6%,较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达到325.67亿元,同比增长5.1%,较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总体呈现增速放缓的运行态势,后期工业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一、工业生产主要特点

 

  1、轻工业增速较快。17月,轻、重工业分别完成总产值242.46亿元和934.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7.5%。其中轻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6%,对全市工业总产值贡献率为3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9.4%,对全市工业总产值贡献率为69.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0个百分点。

 

  2、股份制企业支撑作用较强。17月,全市股份制企业共计完成产值1081.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1.8%,同比增长8.3%。实现销售产值1036.81亿元,同比增长8.5%,产品销售率为95.9%。国有企业完成产值62.0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5.3%,同比增长1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其他经济类型和集体企业合计完成产值34.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9%,同比增长14.7%

 

  3、主导行业“四升两降”。17月,全市工业六大主导行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114.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7%,产值同比增长8.9%。其中有色冶金工业(31.7%)、食品工业(16.1%)、装备制造工业(11.4%)和化工工业(9.3%)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能源工业(-7.7%)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9%)同比下降。

 

  4、大中型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市67户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65.01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67户企业累计产值同比增长的有41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72.08亿元,同比增长26.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0个百分点,为全市工业提供较强支撑;累计产值同比下降的有26户,完成产值192.93亿元,同比下降16.6%,影响全市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主要为电力生产和炼焦类企业,全市四大火力发电企业产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7月,累计完成产值44.47亿元,同比下降15.8%6户焦化企业仅有1户产值增长,累计共完成产值110.54亿元,同比下降11.5%

 

  5、六成以上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全市重点监测的3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19种增长,占63.3%11种下降,占36.7%。在产量增长的19种产品中,6种增速在20%以上,其中乳制品1.1倍、塑料制品增长82.7%、水泥增长26.1%、纸制品增长25.3%、钢材增长24.7%、商品混凝土增长24.2%;在产量下降的11种产品中,降幅较大的有机制纸及纸板下降38.7%、硫酸下降23.0%。能源产品中除原煤产量增长4.0%以外,洗精煤、焦炭、发电量分别下降5.7%2.4%4.9%

 

  二、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市区发展不平衡。17月份,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两个县市区产值有所下降,其余11个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9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潼关县(17.1%)、经开区(16.9%)、富平县(16.9%)、合阳县(16.3%)、华州区(13.6%)、大荔县(12.7%)、白水县(12.4%)、高新区(11.5%)、韩城市(9.2%);澄城县和华阴市产值同比分别下降21.3%26.9%,影响全市累计产值增速0.51.2个百分点。

 

  从7月当月产值增长情况来看,有5个县市区产值有所下降,分别是华阴市(-48.1%)、澄城县(-26.6%)、白水县(-9.3%)、韩城市(-2.9%)和临渭区(-0.3%),分别影响全市当月产值增速2.70.60.21.10.01个百分点。

 

  2、能源工业下滑明显。占全市产值四分之一的能源工业今年以来生产持续下降,并且从3月份开始呈现持续负增长。7月份当月完成产值41.39亿元,同比下降13.8%,影响全市当月产值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0.04亿元,同比下降25.6%,影响全市当月产值增速2.0个百分点;炼焦业当月完成产值16.97亿元,同比下降15.2%,影响全市当月产值增速1.8个百分点;火力发电企业当月完成产值6.24亿元,同比下降14.5%,影响全市当月产值增速0.6个百分点。

 

  3、企业产能发挥不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602户,当月停产60户,占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比重为10.0%;半停产企业(100%>月度产值降幅≥50%52户,占比8.6%;减产企业(50%>月度产值降幅≥20%63户,占比10.5%。这三类企业合计175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9.1%,合计下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月度增速12.7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企业合计38户,下拉产值4.9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企业合计137户,下拉7.8个百分点。

 

  4、新增企业数量少,拉动作用较弱。止7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602户,企业数量在全省十地市中排第7位,在关中5地市中仅高于铜川市,分别较西安市、宝鸡市和咸阳市相差903户、159户和111户,与陕南3地市相比,仅高于商洛,较安康市和汉中市相差127户和39户,与陕北两地市相比,虽多于延安,但较榆林相差270户。

 

  17月全省新入库企业共48户,当前全市仅有4户,虽较宝鸡多入库2户,但与咸阳相比少6户,与入库最多的安康市相比少10户。

 

  5、工业用电量回落。从渭南市供电局数据来看,全市当月工业用电量为9.1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3%,累计用电量为57.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累计增速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下降了10.72.5个百分点。

 

  三、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在做好数据收集汇总上报的同时,全面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不断增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相关主管部门要针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证其正常的经营环境和生产秩序,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同时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要认真分析原因,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挖掘企业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产能。

 

  2、持续加大培育新工业经济主体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工业特色优势产业链的目标,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大型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新的工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培育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竞争优势的工业企业,使其做大做强,并尽快纳入规上企业统计,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

 

  3、突出高新技术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立足新发展理念,围绕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进一步优化结构;继续采取各种利惠政策,引进、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研发、创建品牌、技术改造、人才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创新驱动来引领工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