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洛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非公企业经营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商洛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一、非公经济运行情况
(一)非公总量持续扩大。上半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24.51亿元,占GDP比重56.6%,较去年同期(56.2%)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截止6月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695户、个体工商户5566户,分别占年度任务的339%和111.32%,新增市场主体7515户,累计达到104494户。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分产业看,全市一、二、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分别为14.80亿元、152.21亿元和57.50亿元,占各产业的比重分别是44.4%、70.1%和39.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59:67.80:25.61,呈现二三一结构模式;第二产业非公经济主体地位依旧突出,三大支柱产业贡献进一步增强。6月底,全市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3.2亿,同比增长11.1%,其中,现代材料完成工业总产值394.83亿,同比增长9.8%;现代医药完成工业总产值67.56亿,同比增长20.2%;绿色食品完成工业总产值70.84亿,同比增长10.1%。
(三)消费市场保持平稳。一是全市平台报数的限上单位243家,其中201家增长,占全部单位的82.7%;二是全市的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稳定,1-6月零售额超过5000万的有9家企业,其中8家的增速较去年同期呈增长态势,仅有一家为负增长。9家企业上半年实现零售额11.91亿元,同比增加0.91亿元。
(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加大。全市高新技术投资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陕西必康制药集团的“中药材战略储备库”、陕西笃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陕西笃诚医药产业园”、商南县天元新能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垂直循环智能车库”等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正处于建设高峰期。2019年1-6月商洛市高新技术业完成投资39.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9%,比去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
(五)园区建设稳步推进。1-6月份,全市15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洛河园区、山阳县域工业集中区、镇安县域工业集中区、商南县域工业集中区产值增幅超过20%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弱。非公企业大多管理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数企业没有技术研发中心,设备更新、研发投入不足,名优品牌数量少;二是产业层次低。全市矿产资源加工业仍占民营经济的主体,三产大多数处于传统行业,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起步培育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三是各类人才缺。由于多数企业为人才提供的薪金和发展空间有限,工作环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等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对人吸引力不足;四是园区承载能力弱。全市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主要依靠项目捆绑、财政投入方式,“七通一平”面积小,集中供电、供热、供气,以及污水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化厂房建成规模小,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入驻和项目建设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项目投入力度,积极培育支柱产业。一要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宁商合作产业园、秦岭云大数据中心二期、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及整装等前期项目。二要实行重大工业项目市、县、部门三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明确投资计划及建设进度,做好跟踪服务。三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支持现代材料产业延伸链条,食品、医药产业升级改造,促进全市3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按期完成投资进度。四要狠抓项目招商,更新工业产业协作暨招商项目册,以各类展会为平台,以南京市为桥头堡,招引大企业、大集团来商投资。
(二)加大科技人才培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二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培育投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三要收集整理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企业技术需求,促进技术成果应用,确保新实施1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取得实效。四要制定完善各类技术人才的招聘和晋升政策,并组织对现有的相关政策进行督促落实,确保技术人才招得来、引得进、留得住。
(三)加大园区投资建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一要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加大水、电、路、气、讯、暖、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二要结合产业特点,大力兴建标准化厂房,为创业创新型、产业配套型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创新空间场所。三要推进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各示范集中区建设方案实施进度,带动全市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
(四)加大生产要素保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要定期组织企业参加政银企对接会,推进企业在区域股权市场、新三板及主板上市融资。二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全市工业用地储备计划,积极争取增加全市直供电企业户数和直供电量,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帮助企业缓解用地、用电、用工等难题。三要组织开展工业品促销、展销对接活动,深化宁商产业协作,支持推广网上平台交易、期货交易和电子商务交易等新型交易模式,促进企业以销扩产、稳产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