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铜川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主要表现在:收入持续稳步回升,利润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亏损企业减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一)营业收入持续稳步回升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38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5.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收入增速1.1个百分点。
分门类看,制造业和采矿业贡献明显。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0.5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50.3%,同比增长6.9%,对全市工业收入贡献率达58.8%;采矿业实现营业收入45.92亿元,占全市工业营业收入的38.1%,增长6.5%,对全市工业收入贡献率为4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营业收入13.93亿元,占全市工业营业收入的11.6%,下降0.6%。
(二)利润总额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76亿元,同比增长31.5%,增速比一季度回升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利润增速41.2个百分点。28个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实现盈利,8个行业亏损。其中,能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91亿元,同比下降22.4%;非能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85亿元,增长10.3倍。
新增利润较多的行业主要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总额4.01亿元,同比增长1.3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1.12亿元,亏损额下降45.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1.25亿元,增长24.7%;食品制造业实现利润0.15亿元,增长28.3倍,非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0.19亿元,增长3.6倍;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净增利润0.16亿元,这6个行业对全市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186.4%。
(三)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28%,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5.75%,同比提高1.15个百分点;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26.2天,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2天。
主要行业中,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较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提高12.61个百分点,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增加2.4天;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较同期提高6.29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提高9.28个百分点,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减少6.3天。
(四)亏损企业稳步减少
上半年,全市亏损企业39家,同比减少6家,较上期减少2家;亏损面17.8%,较同期减少7.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84亿元,下降2.9%,较同期减少4.6个百分点。重点企业中:旺旺食品实现扭亏为盈,美鑫亏损大幅减少,大秦铝业、中环机械亏损逐步减少。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
成本费用下降。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7.63元,同比下降0.24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12.36元,同比下降1.06元。
杠杆率下降。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9.2%,同比减少了2.7个百分点,偿债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问题
(一)煤炭行业效益持续下滑。受神木矿难事故、企业成本费用上升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3.53亿元,同比下降33.1%,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4.4个百分点,较1-5月份扩大27.8个百分点,煤炭行业效益持续下滑。
(二)部分指标出现下滑。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运行中,大部分指标向好,也有部分指标出现下降。期末存货27.4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一季度回升6.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4.6%,较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较1-5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强监测、勤调研。一是强化运行监测。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重点项目投资的动态监测,提早化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二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双百”工程为抓手,加大调研和帮扶力度,积极推进降成本、优结构、去库存,进一步落实税收、土地、投融资、直供电、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抓重点,增效益。面对煤炭行业效益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涉煤区县和主管部门要用好用活现有政策。紧盯矿务局、崔家沟等中省企业,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确保收入转负为正。同时支持有条件的矿井加快提升改造步伐,支持发展环保生态型煤炭洗选业,做好上下游产业对接工作,延长产业链,力促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树品牌、扩销路。企业自身要树立“品牌至上”的发展思路。东铭、西安重装等装备制造业企业要在精细加工上多下功夫,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铭帝、大秦等铝加工企业要在新产品开发上多下功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产品体系;鼓励大企业大品牌参与食品行业兼并重组,发挥旺旺食品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帮助兴盛德、方舟等医药行业将产品积极向外推广,推广范围扩大至陕西周边省市,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