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上半年铜川市建筑业运行分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上半年铜川市建筑业运行分析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8-06 17:31
字号:
打印

  上半年,在陕建十四公司、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和铜川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市内企业以及中铁十二局第三和第四工程公司、中铁十八局隧道工程公司、中铁建大桥局第三公司等外地建筑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建筑业产值实现了高速增长,对全市经济快速增长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78亿元,占GDP8.1%,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现价同比增长31.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21.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23.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一、建筑业运行特点

 

  (一)企业数量增加,市外居多

 

  上半年,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105户,同比增加17户。其中,市内建筑企业48户,增加9户;市外建筑企业57户,增加8户。

 

 

  (二)产值快速增长,市内为主导从资质等级看,市内企业中一级资质3户,二、三级资质企业分别有1827户;其中,一级资质企业增加1户,二、三级建筑企业分别增加110户。

 

  上半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43.36亿元,同比增长143.9%。其中,市内产值25.31亿元,同比增长66.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73.1个百分点。市外产值18.05亿元,同比增长47.3%,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市内外建筑企业产值结构占比58.441.6;其中,市内产值比重提升3.1个百分点,市外产值比重回落3.1个百分点。

 

 

  市外产值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中铁建大桥局集团第三和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合铜高速铜川段工程、福建省华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漆水河川口—博物馆段河道综合整治及周边生态修复工程和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省道309铜川川口至陈炉公路工程ppp项目等大工程拉动。市内产值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一是陕建十四公司和铜川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二季度新签工程施工量较多。二是因气候和冬季“禁土令”等因素,部分企业上年施工项目推迟至今年二季度完成。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上年底在陕北承揽的多个施工项目和陕西世扬建设有限公司实施的坡头果品配送中心项目,今年二季度完成工程量大。

 

  (三)新签合同增长快,结转占比大

 

  上半年,市内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73.7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7.31亿元,同比增长46.6%;上年结转合同额46.45亿元,同比增长13.7%。本年亲签与上年结转合同额分别占全部合同额的37%63%

 

  (四)新区占比大,宜君增速高

 

  上半年,全市市内建筑业产值中,王益区10.38亿元,同比增长108.8%;印台区0.44亿元,同比下降58%;耀州区2.39亿元,同比下降9.6%;新区11.57亿元,同比增长80.3%;宜君县0.53亿元,同比增长434.3%。从占比看,新区产值比重达45.7%,其余四个区县占54.3%

 

 

  二、应关注的问题

 

  (一)亏损企业增多。上半年市内企业中仅有陕西铜川煤矿建设有限公司、陕西建工十四建设有限公司、陕西煤化机电安装有限公司、铜川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4户企业产值过亿,且完成产值合计占到全市的64.6%;其余44户企业完成产值8.96亿元,占全市的35.4%,其中6户无工程。市内企业中亏损26户,亏损面54.2%,较上年同期扩大2.9个百分点。亏损额0.21亿元,其中,铜川易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铜川市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市大源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等亏损额占全市的74%。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小,垫资较多。

 

  (二)区县差异大。从市内建筑业产值分布看,新区是全市建筑业的主导区县,主要是陕建十四公司带动作用明显。王益区紧随其后,主要是陕西铜川煤矿建设有限公司、陕西煤化机电安装有限公司等两户产值占全区的75%,贡献突出。耀州区、印台区和宜君县产值合计占全市的13.3%,凸显建筑业活跃度明显偏低,对全市增长贡献有限。

 

  (三)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主营业务成本25.18亿元,同比增长64.6%;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4.4%,比重虽较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但占比仍处于高位。主营业务成本快速增长主要因为建筑原材料价格和人员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间缩小。

 

  三、几点建议

 

  (一)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围绕三年内培育发展一户特级资质建筑企业、三户年产值超过10亿元企业的目标,以铜川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铜川煤矿建设有限公司等2户一级资质企业和陕建十四公司、铜川二建等2户二级资质企业为基础,鼓励市内企业通过内引外联、兼并重组和业务扩展等,不断发展壮大,力争培养1户全省50强建筑企业。结合中省鼓励扶持建筑业发展政策,从工程建设、资金、人才等方面制订并出台符合全市实际情况、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措施,支持市内建筑企业做大做强。

 

  (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坚持精品工程理念,以内部考核为抓手,以项目运营为基础,制订科学目标管理体系,层层分解任务,控制经营成本、压缩生产环节、提升工程质量、提升经济效益。结合推进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等,加强基础和关键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研究运用,推进企业技术升级,打造精品工程,推动建筑产业实现现代化。推行企业用工实名制管理,加快推进建筑用工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建筑工人身份信息、培训情况、职业技能、从业记录、工资支付、诚信记录及用工信息等互联共享。加强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全面落实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层级考核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三)优化市场环境。全面落实中省有关减税降费和建设工程领域保证金的规定要求,规范各类涉企收费,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活力。大力推进政府投资工程欠款的清理偿还工作,坚决制止发生新的拖欠,切实保护承包企业根本利益。完善建筑市场诚信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建设、工商、税务、人社、金融、司法等各类信息共享互认,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企业发展积极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