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在外部变数明显增多、内部结构调整阵痛持续释放的情况下,咸阳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补齐发展短板,在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下,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呈回升态势,经济运行呈现稳步提速、质效提升、结构优化的运行态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5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88亿元,增长4.7%,与一季度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501.98亿元,下降2.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6.04亿元,增长6.0%,较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523.9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4.7%。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6.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低于一季度0.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全市287.9万亩夏粮预计总产可达81.2万吨,较上年下降2.1%。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60.51万吨,同比增长4.4%。园林水果产量14.07万吨,增长5.3%。肉类总产量5.96万吨,下降1.5%;禽蛋产量2.79万吨,增长2.8%;奶类产量19.13万吨,下降6.3%。
(二)工业生产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0.40亿元,同比下降3.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6个百分点。
能源工业好于非能源工业。上半年,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较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
七大支柱“五加快两回落”。装备制造、医药、纺织服装、能化和食品工业分别较一季度加快6.2、3、1.2、0.4、0.4个百分点;电子工业较一季度回落8.6个百分点,建材工业降幅较一季度拉大6.2个百分点。
六成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全市重点监测的82种产品中,50种的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61.0%。其中,水泥增长28.0%,原煤增长7.6%,原油加工量增长3.9%,发电量增长3.5%,乳制品下降16.3%。
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2.19亿元,同比下降20.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63户,亏损面9.0%,较一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
(三)项目投资低位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3%,较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下降5.9%,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8%,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加快3.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下降15.1%;第二产业投资额下降3.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3%;第三产业投资额增长5.5%。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迅猛。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8.8%,较一季度加快73.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7%,较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
在建项目增加明显。上半年,全市入统在库项目2682个,同比增长34.9%。其中,新增项目1628个,增长76.2%,新增项目中1亿元以上的172个,增长4.2%。
(四)消费市场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21亿元,同比增长11.8%,与一季度持平。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26.6亿元,同比增长11.7%,较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219.2亿元,增长14.1%;乡村零售额7.4亿元,增长11.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7亿元,增长10.3%;商品零售205.8亿元,增长14.4%。商品零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36.67亿元,同比增长29.6%,高于限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7.9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占比17.8%,较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支增长平稳。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68亿元,较上年同期同口径增长10.4%,较一季度加快5.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42.66亿元,增长1.6%;非税收入13.02亿元,增长35.2%。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6.6%。全市财政支出228.57亿元,增长9.6%,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民生支出完成19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1%。
(六)金融存贷总体稳定。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22.34亿元,同比增长12.2%,较3月末回落1.5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287.59亿元,同比多增63.45亿元。贷款余额1646.51亿元,同比增长16.9%,较3月末回落4.7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146.75亿元,同比多增16.43亿元。金融存贷比为48.1%,较3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较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4%、衣着上涨1.1%、居住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下降1.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8%。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涨幅较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降势未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负增长,较上年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下降明显。上半年,全市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7%,降幅虽较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5个百分点、低于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速9.9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14.7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中,除电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2%外,医药、食品、纺织服装、建材、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4.6%、11.6%、7.0%、21.2%和14.5%。其中,食品、建材工业增加值降幅分别较一季度扩大0.5、4.2个百分点,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8.3个百分点。停、减产企业影响较大。上半年,全市停产企业7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9%,产值较上年同期减少129.78亿元,下拉规模以上工业累计产值增速9.5个百分点;减产企业227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2.3%,较上年同期减产130.55亿元,下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累计增速9.5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势趋缓。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虽摆脱了负增长,但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上年同期8.7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全年7.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降势未改。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255.45亿元,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2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3.1个百分点。七大支柱工业投资同比下降6.2%,其中,电子、能化、食品工业投资分别下降75.5%、2.4%和18.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1.4%,文化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1.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5.9%。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进度慢。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中,232个新建项目还有126个未纳入统计,已入库项目完成投资额仅占年度投资额的20.7%;102个续建项目中还有39个未纳入统计,已入库项目完成投资额仅占年度投资额的20%。
(三)消费活力温而不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虽然保持两位数且高于上年同期,但消费升级的步伐仍显缓慢。从商品销售类值看,汽车类下降1.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6.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7%、家具类增长11.4%。
(四)经济增长压力犹存。从GDP核算所用的21项指标看,与一季度相比较,呈现“8加快1持平12回落”;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呈现“5加快16回落”。增长速度回落的指标较多,直接影响了全市的经济增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下一步措施建议
下半年,随着全市经济稳增长工作措施的深入实施,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施策,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经济将会回升到合理区间。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精准施策稳工业。在存量上做文章,促进33户大企业集团开足马力生产,支持8.6代液晶面板、冠捷、雷丁秦星等50户新建成项目以及56户去年新纳规上企业尽快实现满产;“一企一策”解决停、减产企业问题,促进有望复产的停产企业尽快复产、减产企业满负荷生产。在增量上做文章,加快135个工业项目和35个技改扩能项目建设,确保按计划建成。在服务上做文章,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省政府促进民营企业33项措施以及咸阳市22条措施落实,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
二是加大力度稳投资。紧抓重点项目不放松,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优化服务,确保334个市级重点项目、874个县级重点项目尽快全部开工、形成有效工作量。围绕落实基础设施补短板政策,加快通用机场、高速连接线、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投资,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回升。
三是着眼转型抓三产。做好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工作,加大农贸市场改造力度,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和步行街,培育发展城市商圈。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梯次升级。加大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以及物流企业的引进、培育、支持力度,延长经济产业链。强力落实中、省关于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产业的发展政策,大力发展面向居民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大财政支出特别是民生支出的力度,支持金融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