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咸阳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了上半年蔬菜业量价齐增、畜牧业稳定发展、园林水果蓬勃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
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据统计,上半年咸阳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4.6%。
(一)夏粮生产平稳。今年小麦播种面积287.9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小麦生长期间,冬春干旱,生育期内有效降水不足、不匀是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及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尤其北部旱地减产较多但全市南部历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绩显著,灌溉设施齐备,因此南部粮食主产县夏粮生产好于北部县区,通过对全市各县区夏粮监测点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预计2019年度全市小麦平均亩减产2.76%,总产81.2万吨,较去年下降2.1%。
(二)水果种植结构优化。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全市水果生产已经打破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季节性上市不均的局限,时令瓜果等比重明显上升,产量扩大的可喜势头。上半年园林水果14.1万吨,比上年增长5.3%:其中桃11.2万吨,比上年增长4.7;杏1.3万吨,比上年增长10.9%;樱桃0.3万吨,比上年增长9.1%。今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308.05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略增1.3万亩,同比增长0.41%。苹果面积与去年相比略减3.28万亩,同比减少1.28%。其变化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红富士老果园相继老化,更新换代。二是毁老园,改种蔬菜较多。梨种植面积12.27万亩,同比增长0.42%,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我们辖区彬州市今年开春以来,鼓励引导融诚、南府、雨润坤、顺通等6个公司(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采用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模式,落实建园地块1970亩,调回优质梨苗木17万株,目前已栽植1100亩。
(三)畜牧发展良好。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96.8万头,同比增长1.5%;牛存栏12.7万头,同比增长1.9%;羊存栏39.4万只,同比下降1.6%;活家禽存栏684.2万只,同比增长3.0%。猪肉价格止跌反弹,禽类价格保持稳定。据价格监测,全市猪后腿肉由年初的25.3元/公斤,震荡走高,至目前27元/公斤,精瘦肉价格平稳,基本保持在30元/公斤以上。生猪出栏价格已经由年初期间的每公斤11-12元,上涨至每公斤13.5-14.1元,上涨16.2%左右,出栏价格上涨推升猪肉价格上行。禽肉价格略有增长,基本都在27元/公斤。生鲜牛奶平均价格3.2元/公斤,环比上涨1.5%;鸡蛋平均价格6.4元/公斤,环比下降12%。牛肉价格平稳、羊肉价格略增。
(四)蔬菜呈现量价提升。今年伊始,各级政府大力拓展蔬菜增收工程,加快蔬菜示范园建设,有力的推动了蔬菜健康稳步发展,蔬菜销售呈现量价齐增的好势头。上半年,全市蔬菜160.5万吨,比上年同期上涨4.4%。受年初天气多变影响,蔬菜价格总体同比上涨8%左右,随着气温稳步回升,加之晴好天气较多,地产菜陆续上市,蔬菜供应量增加,部分蔬菜价格环比有所下降。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主要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蔬菜生产从长远来讲也有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畜产品加工能力弱。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户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畜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二)畜牧养殖融资难。省市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在验收合格后会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但是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养殖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不愿对养殖企业贷款融资,养殖户难以得到较大数量的贷款,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三)蔬菜设施化程度不突出。近年来,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发展较快,但20%左右的设施率与蔬菜优势区(例如山东潍坊市设施蔬菜设施率35%以上)相比相对较低。设施蔬菜主要是种植精品菜、反季节菜,亩产和价格都相比大路菜较高,有着良好的性价比,设施种植面积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菜农的收入水平的高低。
三、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培育畜产品龙头企业。全市是畜牧大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大力培育生产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积极推广产业化经营模式,强力发展肉牛、生猪、肉羊、家禽、奶业五大畜牧产业链,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产业格局,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养殖和加工企业,有效提高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畜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可以有力的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发展。
(二)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各级商业银行要加大对畜产品养殖和加工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积极对养殖户、加工企业在各个环节所需流动资金予以扶持。在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信贷,应建立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扶持养殖和加工企业的基础发展、质量提高、产品开发、品牌培育等体系建设。
(三)加大蔬菜产业结构升级。要按照“稳露地、扩设施、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增加精细菜和反季节蔬菜规模。同时要优化设施种植品种结构,设施种植的作物品种结构决定其生产效益。农户应当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多种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益。
(四)发展地域特色产业,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要求。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的经济造血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保证。各地找准特色产业切入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成败的关键,选准产业、找准模式,调优结构、调优布局,挖掘特色、巩固优势,突出培育“独一份”、“好中优”农产品,着力巩固和提升特色产业优势,把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