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洛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三农”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一、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一)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在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等因素共同促进下,上半年商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据测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92亿元,增长5.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增加值35.54亿元,增长4.5%,增速位居全省第五。
(二)夏粮产量下降。去年底至今年初,夏粮生长期干旱,降雨量降水量偏少,影响小麦等作物前期的发育、分蘖和穗数的形成。初步预计夏粮产量有所下降。
(三)经济作物丰收。蔬菜产量18.67万吨,同比增长1.1%;水果产量0.46万吨,同比增长20.7%。油料产量0.83万吨,小幅下降0.8%。
(四)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1.98万吨,同比增长9%;中药材产量7.62万吨,同比增长8.4%。
(五)造林绿化积极推进。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追赶超越”步伐,结合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等工作,全面掀起造林绿化高潮。上半年预计全市造林面积23.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7.49万亩。
(六)畜牧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出栏增长4.6%;牛存栏增长4.2%,出栏下降1%;羊存栏增长2.2%,出栏下降1.8%;家禽存栏增长5.2%,出栏增长5.2%。受市场肉价影响,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32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猪肉产量0.97万吨,同比增长0.9%。非洲猪瘟防控有力,全市清净无疫。
(七)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大力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不断提升渔业绿色、安全、融合、创新、规范发展水平,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水产品产量3116吨。完成渔业经济总产值3927万元,同比增长8.7%。
二、农村经济运行存在问题
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资源约束,经营规模分散,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依然薄弱。二是干旱和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多发,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进入危害盛期,畜禽疫情等影响畜牧养殖,秋粮生产形势严峻。三是全市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初级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产品品牌“散、乱、杂、小”,缺乏拳头产品,综合竞争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固定设施的建设,投入往往是一次性的,在使用上却是长时间的。因此,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使农村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抓好中省市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抗灾避灾能力,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大动植物疫情和病虫害监管,提升防灾抗灾能力。一是各农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动植物疫情和病虫害的监测,有效控制动植物疫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二是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常规防控与应急防治措施协调配套,注重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有机结合,加强疫情处置,强化信息交流互通,提升防灾抗灾能力,切实保护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农户种植养殖积极性。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积极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监测、指导,协调完成省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推荐申报、认定任务。二是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深加工等重点任务。以一产业建基地、二产业搞加工、三产业创品牌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快优质农产品开发,加快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和品牌提升,新增一批新品牌,提升一批老品牌,弘扬一批特色品牌,打造一批旗舰品牌、电商品牌、出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