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科学研判,精准发力,突出抓运行调度、企业帮扶、政策兑现、环境优化等工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兴产业持续发力,铜川市工业经济总体实现有速度、有质量和有效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工业生产稳中向好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与一季度持平,较1-5月回升0.5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6.0%)高1.5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水平(3.3%)高4.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
1、传统产业稳中有升。上半年,四大传统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84.7%,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一季度回升3.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具体表现为“两升两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0.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9%,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0.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1.7%,回升71.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8%,回落4.6个百分点。
2、接续产业增势趋缓。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三大接续产业增加值占比为6.5%,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5.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长52.8%,增速较一季度回落6.7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下降15.1%,降幅较一季度扩大3.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20.1%,回落11.3个百分点。
3、其他产业持续发力。上半年,非金属矿采选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对规上工业经济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达到24.2%和22.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和1.7个百分点。
4、多数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49个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29个,下降的20个。主要工业产品“三升两降”:原煤同比下降7.1%,水泥熟料增长19.8%,水泥增长9.9%,电解铝增长12.7%,发电量下降12.6%,其中火力发电量下降14.4%。
5、非能产业拉动明显。上半年,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占比为63%,同比下降0.5%,下拉规上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占比为37%,增长24.5%,拉动增速7.8个百分点。
(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6.21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33.5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水平(-9.4%)高35.3个百分点。
1、亏损企业逐步减少。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41户,同比下降8.9%,降幅较去年同期减少15.5个百分点;亏损面18.7%,较同期减少7.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69亿元,下降2.3%,较同期减少6.4个百分点。
2、降本增效成效显现。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7.64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62元,较1-4月减少0.06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12.97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5元,较1-4月减少0.69元;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57%,较去年同期提高1.23个百分点,比1-4月提高0.83个百分点。
3、效益指标持续向好。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率6.62%,较一季度提高1.9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8.9%,较一季度下降3.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33%,较一季度提高3.04个百分点;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27.3天,较一季度下降2.6天。
二、存在问题
(一)能源工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63%,同比下降0.5%,虽较一季度收窄0.1个百分点,但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是部分煤炭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超界,在统正常生产的13户地方矿已有2户在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超过100%,3户超过70%;二是受华能电厂单机运行,供电局电价直补等影响,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在后期仍面临较大压力。
(二)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较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20户,6月份停产企业13户,占全市规上工业总数的5.9%,半停产(月度产值降幅50%以上)19户,占比8.6%,减产(产值下降20%-50%)18户,占比8.2%。这三类企业合计50户,占比达22.7%。
(三)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严重不足。一是截止目前全市没有新增1户规上工业企业,增量明显不足;二是去年新入规的44户企业中有12户半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对全市工业经济拉动有限;三是全市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仅为2.7%,同比下降13.1%,降幅较一季度扩大4.8个百分点,且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运行调度,确保重点行业和企业稳增长。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同时加快地方煤矿复产复工,力促洗煤企业产能充分释放,帮助华能争取更多发电指标,支持水泥行业合理错峰生产,确保煤炭、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稳定增长。
(二)培育新增动能,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大规上工业企业的培育力度,是提升和稳定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着力点。一是确保达美600万只轮毂、特比克年产1000万片刹车片等重大项目在后半年建成投产入规;二是力促今年新签约各类工业项目全部开工,紧盯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指标达标后尽快办理入库,早日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加大对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力促恢复增长。对全市6月份停产、半停产、减产的50户企业和去年新入库半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企业,主管部门要逐一排查,精准帮扶,增强发展信心,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帮助增产促销,力助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恢复增长。
(四)助推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帮助在统企业做大做强。围绕方舟、兴盛德等高技术企业,做好“医药+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互联网”,鼓励高技术产业加大研发力度,做大做强;二是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高技术产业培育,加强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