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上半年铜川市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上半年铜川市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7-19 17:53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伴随着畜产品供给侧结构的改革,铜川市克服非洲猪瘟等不利因素对畜牧生产的影响,畜牧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根据上半年畜牧统计结果显示,铜川市完成畜牧业产值34284万元,实现增加值1952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呈现畜产品产量增加,畜产品结构优化,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走势。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

 

  (一)牲畜存栏增加,出栏一升两降。一是猪、牛、羊存栏分别为5.90万头、1.33万头和3.9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71%1.61%0.06%;二是出栏猪3.41万头,同比增长4.34%,出栏牛、羊分别为0.46万头和1.18万只,同比分别下降0.62%0.96%。三是活家禽存栏252.01万只,同比下降1.56%,出栏52.89万只,同比增长2.76%

 

  (二)畜产品产量增加。一是肉类总产量4618.9吨,同比增长2.38%;二是禽蛋产量9337吨,增长2.6%;三是奶类产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牛奶产量16695吨,同比增长6.22%

 

  (三)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根据铜川市二季度规模以上畜牧业统计监测调查数据显示:一是二季度生猪平均出栏价格为15.4/公斤,较一季度上涨3.7/公斤,上涨31.6%;二是二季度肉牛平均出栏价格为24.1/公斤,较一季度下降0.2/公斤,下降0.8%;三是二季度育肥羊平均出栏价格为25.5/公斤,较一季度下降3.5/公斤,下降12.1%。;四是二季度鸡蛋平均出场价格为7.5/公斤,鲜牛奶平均出售价格为3.4/公斤,分别和一季度持平。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畜牧养殖比较效益低。畜牧生产受人工、原料价格、土地流转、环保原因等生产要素影响,导致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伴随着畜牧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挤占了养殖户的获利空间,呈现出畜牧养殖比较效益偏低,直接挫伤养殖户及企业的养殖积极性。

 

  (二)畜产品结构亟待优化。随着城乡居民对畜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调高,从畜产品的供需要求看,畜产品由生产主导开始向消费主导转变,目前畜产品结构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部分畜产品相对过剩,而高品质畜产品则供不应求,供需矛盾呈现,致使畜牧业生产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三)生猪养殖规模化、标椎化程度不高。铜川市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大部分养殖企业还没有在生猪养殖源头建立质量安全的溯源体系,从而无法获取养殖阶段的各项生产过程数据。二是缺乏有效的实施监控管理手段,致使生猪生产仍长期受到“猪周期”经济现象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生产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三、建议措施

 

  (一)增加畜牧生产要素投入,力促畜牧产业转化升级。一是要创新畜牧生产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畜牧产品精深加工、转型灵活、辐射带动性强的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引导畜牧业企业整合优化资源、资金、技术、流通和人才等生产要素,降低畜牧养殖成本,获取丰厚收益;二是要增强畜牧业科技开发及技术应用推广,普及畜牧业实用技术,不断增加畜牧产品附加值,实现养殖比较效益的整体提升;三是要建立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经营主体的联结利益机制,不断提高畜牧产业的集约化水平,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经营的转型升级。

 

  (二)培育畜产品品牌,持续优化畜产品结构。一是要加强畜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培育畜产品品牌,提升其价值,不断增强铜川市畜产品品牌优势。二是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现代畜牧种养结合,大力推进绿色养殖、生态养殖,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快畜禽优良品种引进,提高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高品质要求,促使铜川市畜牧业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构建以畜产品为中心的畜牧智慧信息平台。一是要建立生猪养殖监管保障体系,以种猪规模养殖场为基点,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密切监管,提前做好疫情防范和预警处理。二是要建立畜牧生产大数据库,将铜川市畜产品生产、养殖情况等进行集中管理,分析预警,便于决策层更好地利用大数据、适时调整畜牧产品供需、指导畜牧生产,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