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摸底调查情况
近年来,府谷县中草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长,2018年年底留存面积达到3462亩,药材挖根收割面积2146亩。现代农业中战略新兴产业中药材迅猛发展引起全县的高度重视,近期府谷县县委、县政府委派统计局联合农业农村局组成调查组对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查组先后深入古城镇、黄甫镇、清水镇、孤山镇、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与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座谈等形式,对中药材种植、销售、脱贫带动的情况作了深入了解,广泛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府谷县位于长城沿线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和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陕西省的最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干旱区。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10度22分--111度14分;北纬38度42分—39度35分,海拔780-1426.5米。府谷县境内年均气温10.7℃,年均日照时数为2544小时,年均无霜期为262天,年均降雨量396.4毫米,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50万亩以上,农业人口约16万。目前中草药材种植品种包括黄芩、黄芪、苦参、射干、防风、柴胡、远志等药材,其中以黄芩、苦参种植为主。气候、气温、降雨量、海拔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黄芩、苦参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黄芪、射干、防风、柴胡、远志正处于摸索阶段,为全县推广种植中药材做前期试验。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黄芩、苦参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府谷具有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合黄芩、苦参植物生长,黄芩是多年生深根系草本植物。苦参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两种药材直播分春播或秋播,春播于4月中旬,秋播于8月中旬。黄芩从播种到收获至少需要2-4年的时间。苦参栽种2-3年后即可收获。黄芩为直根系,主根在前三年生长正常,其主根长度、粗度、鲜重和干重均逐年增加,主根中黄芩苷含量较高。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开始变慢,部分主根开始出现枯心,以后逐年加重。苦参根呈长圆柱形,下部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芩喜向阳较干燥的地方,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在-35℃低温下仍能安全过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连续高温天气。土壤以沙质土壤为宜,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适宜海拔60~1300米。苦参喜温暖、潮湿环境,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高,各种土壤均可较好的生长,对水与光线也要求不高,但两种药材都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烂根死亡。这两种药材的生长特性与全县自然环境高度吻合,为黄芩、苦参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药材种植在全县发展前景及分布情况
全县药材种植最早出现在2015年,当时仅在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万宜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试验性的种植了10几亩,以后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壮大起来,作为一个新型发展起来的产业,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近年来每年都有发展中药材配套的相关政策与资金,据农业局掌握情况,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个,公司基地个,一批中药材种植专业能手脱颖而出。特别是近两年来中药材市场行情稳中有升,全县推行“三变改革”以来,村民将自己的承包地以资产入股方式集中到合作社和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全县中药材留存面积,黄甫镇695亩,古城镇630亩,孤山镇340亩,清水镇296亩,哈镇205亩,府谷镇105亩,其他乡镇以几十亩、几亩不等基本有种植。中草药材经过近年来的种植,农民基本接受了种植意愿,在脱贫攻坚、富民增收方面作用明显,特别是在当前一批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引领、带动下,激发了周边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为中草药材种植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从收益方面看,一亩黄芩的收益大概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三年内的投入大概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纯利润每年大约2400元,远高于种植其他农作物,而且每年的田间管理简单,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缺乏统一规划,市场监管缺失
全县中药材种植虽然有了一点规模,但是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缺乏高标准的产业发展规划,更没有建立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致使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杂乱,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市场缺乏规范管理,特别是全县黄芩中的黄芩素含量高于山西、甘肃等地,在药价走高时,将山西、甘肃的药材掺入,降低全县药材的品质。掺假、造假现象严重,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主动应对,极大的损害了府谷黄芩的药材品质,更有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为了套取配套的药材补贴资金,谎报瞒报药材种植面积。
(二)种植技术落后,缺乏种植技术指导人员
由于种植户科技意识不强,粗放经营者多,种植品种的型号单一,农户受传统种植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现有药材种植质量还不能充分满足药商的需要,药材种植缺乏专业技术,栽培、育种、种植等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县乡农业技术部门缺乏中药材技术指导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新兴的产业,服务与配套措施不完善,难以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相对完善的配套服务措施,一个完善的团队能够精准的指导,使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全县在药材的研究与服务方面是空白,配套措施基本没有。全靠药农自己摸索前进。加之信息闭塞、产销不对等,药农种植药材盲目性很严重,利益难以保障。
(四)提质增效,发展到一定规模引进大型药企,助推药材产业发展
目前我们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支撑2-3个大型药企的存在与发展,一个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只能走研发+深加工的道路。药材也一样,我们现在的药材基本是以原材料低价直接出售到附近的中药店或销往外地。一方面降低药农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阻碍药材的长远发展。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为药材品质保驾护航
切实加强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管理工作,从源头上保障种子和种苗的品质,净化市场环境,加大掺假、造假的打击力度,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得到彻底遏制。严密监控山西、甘肃等劣质药材的流入对本地药材品质的破坏。让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将“无公害农产品”实施到位,依托绿色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具有府谷特色的优质绿色药材产品,不断提高优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摸清家底,编制发展规划,立足长远发展
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全县中药材种植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如:品种资源、蕴藏总量、群众种植意愿及积极性等;并根据县情及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规划发展品种,制作区域发展示意图,研究制订区域规划的详细方案,高标准编制《府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有计划的分步骤实施,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建立种植基地。
(三)积极扶持,筑牢产业基础,为新兴产业发展开启一路绿灯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除整合使用林业项目资金、农业项目资金外,建议另外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综合用于基地建设、科研及风险补贴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大项目扶持。各种农业扶持资金和农业项目资金应围绕中药材产业化工程增加投入,在治沙造林、环境绿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方面,倾斜扶持中药材发展。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出台鼓励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土地流转政策、推进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对中药材种植及加工达到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性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政策,属于重大项目的,可实施一企一策。引导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在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要做到保本收购产品,其中的差额部分,建议由中药材发展专项基金给予适当补贴,稳定企业和农户种植积极性。四是加大基地扶持。以农民致富和农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在现有的基地中或选择条件最优的区域,建设或扩建一批独具品种特色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以此辐射周边更多农户投入到产业当中,使中药材产业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结合五部委的《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引进国内大型制药企业,高标准建设中药材定制药园,培育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五是加大品牌扶持。以县域为主体,培育地方传统特色品种,启动地理标志申报保护和商标注册保护,力争把最具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大宗品种做成品牌,增强市场影响力。
(四)注重服务,完善配套体系,增强中药材品质竞争力
一是注重技术研究。建议建立县级中药材技术研究所,负责全县中药材种植科学研究,试验示范与推广,中药材产品研发等,为全县中药材生产及产品提供咨询与服务,解决传统中药产品的发展短板。如黄芩的采摘与提高黄芩素萃取比率、苦参碱的提取及氧化苦参碱的转化问题,进一步壮大传统中药材的竞争力。二是注重技术培训。利用农业技能培训、“扶贫培训”等平台,全方位加大农户开展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初加工等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技能,保证农户栽种的中药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三是注重建立平台。建立以价格信息、市场信息、供求信息、药材价格查询、价格走势图查询等服务为主的中药材信息网,随时掌握中药材市场综合动态,为药农提供指导,避免农户因了解市场信息不完整带来利益受损。四是注重销售渠道。增加县内中药材的生产能力,坚定群众和种植、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五)拉长链条,增强竞争实力,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是培育大个企业。建议重点引进和培育2-3个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具备产品加工、炮制生产、分离提取、药材饮片生产等能力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尽可能的延长中药材生产链条,增加中药材产品附加值,提升本县中药材产业竞争能力。二是拓宽产业领域。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与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农庄等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中药材文化休闲旅游,大力开发和发展现代中药健康休闲旅游产业,打造具有中药健康体验特色的景区和旅游景观带。三是加强舆论宣传。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快速扩大府谷中药材产业的影响力,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全县又一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