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去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等行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一年来,汉中农村面貌发生巨大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开始“绿”起来、农村生态环境开始美起来。为了解全市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出台的政策与落实情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农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满意度和期盼。市统计局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包联、县区推动、镇村实施”的网格化管理机制,逐项分解任务,层层夯实责任,市级领导及市直部门(单位)包抓联建100个市级示范村,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格局。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市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年一考核,确保整治工作上台阶、创亮点、出成效。
汉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实施了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工程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四大类工程,结合陕南移民搬迁、改善人居、美丽乡村等工程,7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先后建成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249个,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90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项目7个,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254套,覆盖11县区137个镇办1059个村,受益人口192.3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65.8%。一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长效管理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解决了一批村庄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
本次调研抽选平川县城固县、勉县,山区县宁强县、留坝县共4个县,每个县共抽选3个村,其中是美丽乡村的6个村、示范村4个村,7个村是贫困村、5个村是非贫困村,每村对10户文化层次较高的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受访人员男女比例为63:37;受访人员年龄在60岁以下占全部受访人员83%;受访人员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占全部人员83%,大专以上的占全部人员14%。
二、问卷结果
(一)村级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
本次调研抽选的12个村,共有农户6942户,生活污水能集中处理的户占37%,村里使用卫生厕所的户占62%,生活垃圾能集中处理的户占72%;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乡级及以上政府和村民自筹,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村占92%;村庄建设有符合相关法规并经过上级政府批准的有8个村,占到67%。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知晓度较高
调查对象中,知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行动方案》的占99%;说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力度大,宣传到位,市人居办共编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知识汇编》口袋书1万册,发放到村一级,创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报》,积极总结宣传各地新做法新典型,利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增强了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等行动,让农民亲身感受到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绿起来了。
(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全市结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争取专项项目资金,完善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在对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最大的变化提问选项中,64%的调查对象认为村里道路变好变宽,出行更方便了;57%的调查对象认为生活垃圾可以处理好,不污染环境了;38%的调查对象认为村里变整齐有序,绿化好,更漂亮了;30%的调查对象认为村民使用了卫生厕所,臭味基本消除了;24%的调查对象认为生活污水可以处理好,不污染环境了。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满意度较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
调查对象中,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的占77%,比较满意的占20%,还有3%的村民感觉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一般。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认为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垃圾池太少,扔垃圾不方便;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改厕进度慢;垃圾清运、处理不及时等。
认为当前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村民卫生意识不够、习惯不好,政府财政投入不够、缺钱,村内设施建好后无人维护,不能长期使用。
(五)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希望改善的方面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调查对象最希望生活垃圾处理更及时、干净,然后是生活污水处理更及时、干净,村民可以使用卫生厕所等。
调查受访人员全部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改善出力,有90%受访人员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的环境措施而付费。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较大。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有很强的公益性,村居集中居住点相对分散,厕所、垃圾、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巨大,主要依靠政府补助,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但全市财政收入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依然落后。全市农村多为丘陵山区,农民居住分散,自然村落小,村民生活污水排放管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欠账大,污水排放过程简单粗放,乱排乱放现象依然严重。垃圾处理主要靠填埋,处理方式和设施落后,运转和维护也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
(三)统筹谋划有待提升。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还基本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村庄规划水平不高,建设管理滞后,规划执行不力,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民房建设的随意性大,影响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夯实主体责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加快补齐短板,按照履职必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整治的要求,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以考核为抓手推动责任落实,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二)整合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继续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科学合理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引导社会组织、村民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缴纳维护管理费用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正常的运行管护,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证环境整治的可持续发展。
(三)做好规划服务,突出示范引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垃圾处理基础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保障正常运转;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有序推进通组道路、入户道路硬化建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强示范村建设,强化示范重引领,各包抓牵头单位要按照打造精品的要求,制定包抓联建方案,在全市形成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