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铜川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结合省局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调研活动,为切实解决铜川市农村污水处理、餐厨垃圾、农村改厕等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绿色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绘制铜川市美丽乡村画卷提供统计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以期为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调查问卷情况
(一)调查方法。一是每个区县选择3个村(其中:美丽乡村或特色村、示范村1个,贫困村1个,一般村或非贫困村1个),每个村填写1份村级问卷、10份有效村民问卷(其中:镇、村干部需各填写1份问卷),每个区(县)收回有效村级调查问卷3份、村民调查问卷30份;二是同农业农村局座谈了解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同时收集《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意见》、《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铜川市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净美三秦”工作方案》等文件、措施以及各区县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做法和亮点。三是深入区县、乡镇街办、行政村及农户家中座谈、了解、查看农村村容村貌,并面对面进行调查问卷的填报。
(二)调查范围。在铜川市范围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查,各区县分别抽取3个村进行调查,共抽取15个村,填报村级问卷15份、村民调查问卷150份。
(三)调查结果。从铜川市收取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查问卷情况看: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调查问卷。这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熟悉村情况的干部,调查结果显示:
(1)铜川市调查15个村,其中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村分别是7个、2个、2个,贫困村4个(王益区无贫困村);涉及村民7204户,其中:生活污水集中处理1083户、使用卫生厕所3314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5878户。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乡级及以上政府占80%、村集体占20%。
(3)近三年来开展过植树造林等绿化行动的村14个,占被调查村的93.3%。
(4)村民建房有统一规划的村13个,占被调查村的86.7%。
(5)村庄建设规划符合相关法规并经过上级政府批准的村11个,占被调查村的73.3%。
(6)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调查村有14个,建立有长效管护和运行机制的村10个。被调查者选择情况分别如图1、图2所示: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调查问卷。这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被调查村18岁以上常住居民,共150名,调查结果显示:
(1)被调查者中男性占63.8%,女性占36.2%。
(2)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39.1岁。
(3)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情况如图3所示:
(4)被调查者身份情况:乡镇干部占5.3%;村干部占17.6%;普通村民占77.1%。
(5)被调查者听说过《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占87.2%,没有听说过的占12.8%。
(6)被调查者通过何种渠道知道《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渠道占26.3%;通过村、镇(乡)干部知道的占66.2%;通过邻居、朋友知道的占7.5%。
(7)被调查者所在的村是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选择有的占94%,不清楚的占6%。
(8)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变化最大的方面:被调查者选择情况如图4所示:
(9)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是否满意,被调查者选择满意占63.8%,较满意占22.5%,一般占12.2%,不太满意占1.5%。
(10)认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不足:被调查者选择情况如图5所示:
(11)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困难:被调查者选择情况如图6。
(12)最希望村内环境哪些方面得到改善:被调查者选择情况如图7所示:
(13)认为本村村民的健康、卫生意识怎样:被调查者选择好的占67.2%,较好占28.3%,一般占4.5%。
(14)是否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改善出一份力的占99%,不愿意的占1%。
(15)是否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被调查者愿意付费的占75.6%,不愿意的占24.4%。
(16)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每年50元以下、每年50-100元、每年100-200元、每年300元以上的分别占被调查者的60.5%、23.7%、9.6%和6.2%。
二、存在问题
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市级推进,区县主抓,乡镇发动,村组实施,农民主体”原则,因地制宜,真抓实干,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但通过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卷调查、座谈、了解、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区县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的进展,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急于出政绩,热衷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检查,突出表现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面进展不平衡,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动员发动群众不够充分等问题,只重视看得见的“面子工程”,而忽视了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二)资金投入难保障。为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铜川市落实财政专项资金,市财政预算列支36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户厕改造补助,1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命名村奖励,160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奖补。各区县也预算列支1000万元资金,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提供了资金保障。但面对铜川市359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缺口仍显不足,如部分村居住分散,山高路窄,垃圾清运路程远,难度大,费用高,垃圾清运设备欠缺等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区县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和措施。
(三)工作机制待完善。从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查情况看,一些地方不够重视乡村道路清扫保洁、村内垃圾收集、清运等运行机制建设,上级不检查不动,媒体不曝光不动,工作被动应付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在部分村庄保洁机制尚末形成,整治工作还停留在短期突击层面,长效管理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管护机制。
(四)工作机构不健全。从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查情况看,铜川市、区县两级工作推进机构不健全,人员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突出表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事多、事杂,头绪多,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很难扑下身子具体干事。
(五)环保意识需强化。从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查、走访情况看。一是部分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尚差,个别农户甚至有抵触情绪,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不够,保洁还存在一定难度。二是个别农户存在生产生活垃圾乱扔乱倒,随意堆弃在河道、沟边、树林隐避处,久而久之便形成陈年老垃圾和卫生死角。三是部分农村住户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畜禽随意散养,严重污染环境。
三、建议措施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查,结合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际,针对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科学规划促提升。一是按照铜川市359个行政村的区域布局,梯次推进,坚持“规划引领、产景融合、依规建设”原则,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逐步完善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建立部门联动、分工明确、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突出个性,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通过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铜川市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三是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力促全市各区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均衡、有序进行。
(二)整合资金促改善。一是整合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支持,通过市级、区县级财政适当补助、镇村自筹、社会资金投入、受益村民投工投劳等形式,多渠道筹资筹劳,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四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信贷投放计划安排上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倾斜。
(三)建立机制强监管。一是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二是探索建立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统一运营管理体制,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和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市场化改革。三是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检查机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防止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懈怠情形。四是建立完善管护制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管理办法。五是建立村内环境卫生日常保洁管理制度,相关设施运行和长效管护机制。
(四)健全机构抓落实。一是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督促各级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构建设。二是建立完善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定期、不定期展开督查,随时掌握了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并予以通报。三是各涉农部门要主动担当,积极服务,抓好落实,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真正使农民对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有获得感、幸福感。
(五)强化宣传促转变。一是强化宣传引导作用,大力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活动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补齐“精神短板”。二是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作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强化农村住户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转变。三是更加重视强化农民环保意识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使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改善大工程中,增强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凝聚农村居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绘制铜川市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