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8户劳动力月度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陇县16岁以上人口为1001人,其中:就业人口660人、失业人口9人,失业率为1.35%,同比上升了0.9个百分点。今年2季度(4-6月份)劳动力参与率为68.92%,就业人口比为67.93%,失业率为1.45%,分别比1季度环比上升了4.19个百分点、4.0个百分点和0.21个百分点。
据劳动就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陇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915人,同比减少153人,减少7.4%,完成年度任务的76.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同比增加0.1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为75906人,同比增加13798人,增长22.2%,仅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45%,完成年度任务的75.9%。
一、劳动力就业现状特点
1、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减少,登记失业率同比上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比增加,季节性返乡人员增多,主要是返乡参与夏收。
2、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更难一点。
3、政府狠抓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双创”,促就业力度加大。近年来,一是通过向内开发公益性岗位,向外开拓劳动力市场,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家庭“零就业”目标。二是积极引导,开办社区工厂,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新建社区工厂13个,目前已经运营的有5个,新增就业岗位300多个。
4、灵活就业,季节性务工人员占比较大,表现在县城劳动力市场天天赶场务工人员居多。
5、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基本稳定。近年来,初次就业率基本在40%-45%之间,主要就业渠道是国有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回到县上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参加就业见习、继续准备考研深造、参加公务员和各类事业岗位招考、就近找工作等。
依据往年一二季度流动性较大,三季度就业稳定的特点,今年陇县三季度就业形势定会稳定趋好。
二、稳就业、促从业的具体措施
今年陇县依旧执行《陇县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即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免费就业创业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六项政策,利用春节期间,深入街道、乡村开展招聘会,联谊上百家企业进行“三下乡”活动,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等,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是2月13日,陇县举办的“春风行动”暨苏陕协作就业扶贫招聘会,让大批贫困群众找到了称心的工作,踏上了就业脱贫之路。此次苏陕协作就业扶贫招聘会,邀请了来自江苏省铜山区以及省内外的用工企业5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岗位工种主要包括机械加工、电子装配、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30多项。为了能让更多群众找到称心的工作、实现脱贫致富,招聘会还专门设置了就业政策咨询点和贫困劳动力求职专区,帮助求职群众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扶贫政策和招聘相关条件,大大提高了求职成功率。
二是陇县劳动部门深入到各镇举办现场招聘会,把就业创业政策、用工信息、就业岗位送到农民家门口,让陇县更多的城乡求职人员搭乘“春风行动”的直通车,走出家门,就业致富。
三、农村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就业创业政策给陇县农村就业带来了可喜变化,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就业扶贫基地、社区工厂,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就业载体的建设,使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数以万计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就业的需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就业载体规模小、功能弱,带动就业能力有限。目前,农村普遍建立起一批就业扶贫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社区(村镇)工厂等就业载体。从数量上看有上百家,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效益不佳,吸纳就业人数在百人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大多数用工人数在二、三十人之间。而且用工季节性强,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无业可就。
2、撤村并村,造成了劳动力资源浪费,加重了农民负担。在镇村综合改革中,陇县行政村由158个撤并为104个,农村学校数量相应减少,不少村庄已经没有了读书声。部分农村家庭出现“空窠”现象,老年人的失落感加剧。凡是有学生的家庭必须有一名家长专门接送或租住陪读,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加重了农民负担。
3、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偏大,就业门路少。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普遍是家庭有拖累,本人身患残疾,而且是年龄偏大,无技能,只能在家门口找一些力所能及、早出晚归的零时活。有的每天在县城劳动力市场赶集打零工,赶上趟了就挣点钱,赶不上了就回家歇息。有的在村上养殖场、果园等就业扶贫基地当季节工,用工数量小、时间短、工价低。有的奔波在乡村建筑工地上,都是私人建筑小项目,工程结算不及时,拖欠工资现象比较普遍。
4、资源匮乏,一工难求。据劳动力资源调查,家庭能脱离开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走出了家门,到外地务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资源十分匮乏,一工难求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县上组织的下乡招聘活动中,青壮年应聘者寥寥无几。县内的餐馆招聘服务员,很难找到青年男女,普遍降低了用工标准,取消了年龄限制,餐厅服务员大多数是成年妇女。省外企业上门招聘,也很难招聘到理想的员工,往往是无功而返。
四、促就业的建议对策
1、继续发展壮大农村就业扶贫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社区(村镇)工厂等就业载体,使其成为带动就业的主力军。
2、做好宣传,用足用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使“三下乡”“春风行动”常态化。
3、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技能素质,以劳务品牌为引领抓好转移就业工作,化解“资源匮乏,一工难求”瓶颈。近年来,陇县的“刺绣、建制瓦工、家政服务”已经成为劳务输出的一张靓丽名片,彰显出了生机勃勃的品牌优势。应当抓住苏陕劳务协作机遇,整合县职教中心、各类民办技校资源,围绕打造劳务品牌、发展特色产业、电商产业,着力开展乡土人才、产业带头人、农村两后生培训,举办多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努力提高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人员技能素质,不断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和条件,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不断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