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安康:回眸建国七十载 百姓喜圆安居梦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安康:回眸建国七十载 百姓喜圆安居梦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6-28 09:00
字号:
打印

  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房建设的推进,安康房地产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房地产发展从无到有,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房地产业日益发展繁荣壮大。如今,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安康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持续稳定推动安康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改善民生,大幅改善人民居住条件,有力推动城镇化发展、新时期社会进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房地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为重要产业

 

  (一)房地产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房地产开发业作为新兴的行业,随着房产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和地位不断攀升,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回顾发展历程,安康房地产业和全国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起步、发展过热、遭遇低谷再到趋于平稳的发展过程,期间几度起伏,发展历程颇为曲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90年,房地产业从无到有,为酝酿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完全按计划分配,所有人都要排队等政府、单位分房,这一时期,房地产尤其是作为房地产业重要特征的商品经济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础建设和市政设施的投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即“统建”。这一阶段,随着国家的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浪潮不断向前推进,安康也逐步推行住房商品化、市场化,人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逐渐接受了商品房的概念。1988年,我市成立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着手城镇住房改革,房地产综合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开始起步。

 

  第二阶段,1991年—1997年,经历了过热期和调整期,为震荡发展阶段。这个期间房地产开发业发展比较快,七年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平均增速为29.5%。在这期间宏观经济经历了由冷到热再到“软着陆”的过程,房地产开发也经历了由过热到降温的过程。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992年—1997年,增速分别为37.7%148.2%10.4%-28.3%7.8%61.9%

 

  第三个阶段,1998年到现在,为快速平稳发展阶段。1998年国家实行全面住房制度改革,停止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分房,释放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安康房地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房地产业的结构体系、市场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框架初步形成,房地产业在扩大住房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由1998年的0.76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129.92亿元,房屋施工面积由1999年的101.53万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898.4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由1999年的6.56万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152.35万平方米,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由1999年的834/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5089/平方米。

 

  (二)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到140家,比1999年末增加了115家,增长4.6倍;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758人,比1999年末增加了4350人,增长了10.7倍;资产达到614.97亿元,平均每户企业资产4.39亿元。自1988年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房地产市场销售突飞猛进

 

  随着供给的稳定增长和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强,全市房地产销售市场愈发兴旺。1999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仅6.56万平方米,销售额0.55亿元。2018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2.35万平方米,是1999年的23.2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6.09万平方米,是1999年的24.5倍;销售额77.53亿元,是1999年的141.6倍,其中住宅销售额67.21亿元,是1999年的136.1倍。

 

  (四)开发供应能力迅速提升

 

  改革初,全市的房屋建设比较落后,1981年,全市城镇各类房屋面积只有24.28万平方米,仅相当于2018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的2.7%,建筑简陋,设施条件及环境质量都极为落后。1999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01.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9.20万平方米,办公楼施工面积1.06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1.27万平方米。至201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98.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75.66万平方米,办公楼施工面积20.90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110.83万平方米;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64.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5.3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2.94万平方米。

 

  二、房地产业对安康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持续稳定推动经济发展

 

  (一)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大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199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仅0.09亿元,1999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5亿元,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10亿元,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50亿元。201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129.92亿元,其中商品住宅开发92.15亿元,办公楼开发投资5.05亿元,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14.81亿元,其他类型房屋开发投资17.92亿元。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呈几何数量级增长,2018年开发投资总量是1991年的1443.6倍,年均增长速度30.9%。二十多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39.44亿元,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10.4%,有利的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二)房地产业对关联产业产生带动效应。

 

  房地产具有产业链长、带动作用明显的特点。特别是建筑业、建材加工业、装修业、交通邮电业、服务业及其衍生的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起到了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起到了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据统计,2018年全市家用电器类销售额达到17.76亿元,家具销售额6.53亿元,建筑装潢额8.57亿元,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相关消费。

 

  三、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改善民生,有力推动城镇化发展和新时期社会进步

 

  (一)房地产业明显改善人民居住条件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最直观的就是关于房子的变化,从土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方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方米的居室,改革开放让我们告别了曾经住房紧张的局面,尤其近年来,房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夜之间无数栋高楼拔地而起,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由过去的有房住发展到居住环境优越,现如今新建住宅的功能品质和环境条件明显提高,房地产生活设施齐全、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人均居住面积明显增加。据统计,1985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6.9平方米,到1990年,已增长到11.2平方米,到1999年人均居住面积17.88平方米,至2018年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40平方米,建国70年来,人均居住面积翻了6倍。

 

  (二)房地产与城镇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经济增长、城市建设、人口集聚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加快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一直以来,安康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而房地产业的持续平稳增长,促使房地产与城镇化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安康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1949年安康人口只有146.75万人,到2018年底安康市户籍人口达到303.70万人,比建国初期增长一倍多;常住人口达到266.89万人,比建国初期增长81.87%,年均增长0.87%2018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62%,与2000年的18.90%相比,十八年间提高了29.72个百分点,以年均1.6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是1949年至2000年年均0.16个百分点的10倍。比全国同期年均1.31个百分点快0.34个百分点,比全省快0.2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的大量集聚,加大了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投资,增加了房地产市场供给,因此,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四、新时代安康房地产业面临的历史使命

 

  新中国成立70年,安康房地产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安康房地产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安康房地产业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继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提升房地产发展质量,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全市百姓喜圆安居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