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商品流通市场发展浅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商贸流通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消费总量迅速扩张,消费方式多元化,商品供应多样化,特别是随着市场化进程加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消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
一、市场总量迅速扩大,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建国以来,随着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全市消费市场迅速繁荣,消费总量迅速扩大。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68亿元,较1949年翻了11.6番,年均增长12.1%;2018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万元,较1949年翻了10.7番,年均增长11.2%。凸显了改革开放为我市流通市场带来的巨大改变。
二、城镇化率进程加快,拉动消费快速增长
建国以来,全市人口迅速增加,1949年安康人口只有146.75万人,到2018年底安康市户籍人口达到303.70万人,比建国初期增长一倍多;常住人口达到266.89万人,比建国初期增长81.87%,年均增长0.87%。同时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1949年全市仍以农业人口为主,占89.37%,而到了2018年全市城镇化率达48.62%。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率提高,人口聚集效应逐步体现,使更多人们享受到城镇日益繁荣的商品供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城镇市场零售额所占比重稳步增长,主体地位更加突显。2018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4.87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增长13.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7.81亿元,占14.4%,增长6.0%,城镇市场消费增幅高于乡村。
三、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票”时代已不复存在
建国初期,消费市场物资匮乏、供给不足,市场供应仅是解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于吃饱穿暖,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还需要相应的“票”。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物资供应日益丰富,过去需要各种粮票、肉票、布票的日子早已远去,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对生活品质追求更高,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商品呈现多样化,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从1949年社会消费品结构来看,吃、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72.9%,解决温饱仍是群众消费的主要需求。
从2018年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结构来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比重已下降至32.8%,服装、鞋帽类商品比重下降至10.0%,日用品类商品比重下降至4.3%;同时人们需求呈现多元化,对生活品质追求更高,化妆品、金银珠宝类占2.6%,私家汽车从无到有占12.4%,家具、装潢类占7.6%;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日益加强,健康消费意识不断增强,需求持续升温,中西药品类占2.5%;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不断增强,体育娱乐、书报杂志、电子出版物及音响制品类占1.5%。显示着我市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
四、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多元经济活力增强
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作为“主体”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放开,安康市商贸流通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商贸流通市场的繁荣。建国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物资供应短缺,实行计划经济,基本以国有企业为主。改革开放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发展,1988年,全市销售总额中,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占79.0%,其他集体所有制商业占8.7%,个体商业占12.3%,可以看出国营商业和集体经济仍是商贸流通的主力,商贸流通市场还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到了建国70年,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成为消费市场主力,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15户,仅占2.4%,销售额占10.2%;私营企业432户,占69.3%,销售额占38.5%。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3户,仅占1.1%,营业额占1.7%;私营企业203户,占72.2%,营业额占73.7%。非公经济企业占据了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主导地位日益凸显。
五、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建国初期,消费市场以传统的百货店为主,基本没有专业店、专卖店,消费层次单一。进入20世纪,随着消费者需求变化,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市场分工进一步细化,商业业态逐渐丰富。超市、卖场从无到有,电子产品、家居建材等多种专营市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和交通网络的完善,网络消费成为人们的“新宠”,网上购物以省时、省力、省钱受到全民的追捧,尤其是80后年轻人成为网购的主力军,网络消费发展迅速。据统计,2018年全市限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达到2.36亿元,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新的消费购物渠道。
同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功能集聚,面向各类消费人群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纷纷涌现,为传统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截止2017年,全市纳入统计的大型商业综合体3家,入住商户总数为194家,其中自营(联营)商户数77家,租赁商户数117家;全年总客流量高达85万人次,实现销售额2.03亿元。
六、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住餐市场欣欣向荣
解放初期,人们的生活还处于解决温饱问题,到八、九十年代中期,步入了人人吃饱、吃好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百姓的生活不断向高品质发展,亲朋好友聚会、外出就餐、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休闲方式。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旅游文化的迅速兴起,带动了住餐行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住餐企业281户,三星级以上酒店9家,与之标准相当的连锁酒店、商务酒店、快捷酒店等发展迅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2018年,全市实现餐饮收入55.30亿元,增长10.2%。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从单一的门店,到如今的外卖、团购,在线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手段,网络信息技术在餐饮的食材采购、系统管理、营销方式、支付点评等方面全面渗透和深度融合;人们的餐饮消费理念不断升级,从解放最初的“吃饭难”到现在的吃出品质、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如今,餐饮业已经成为人们休闲交友的一种方式,消费者更加重视就餐体验,餐饮发展越来越向体验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趋势发展。在商务、休闲、旅游方式不断转型升级中,住宿餐饮消费实现跨越式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
七十年风雨兼程,铸就七十年辉煌,建国70年来,安康人民从解决温饱到富裕奔小康,从凭票供应到货比三家,从手提肩扛到生活电器化、智能化,从排队经济到网络消费,从一只独秀到百花齐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我市消费品市场也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消费市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们坚信,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深化,安康消费品市场环境将更加规范、营商环境将持续改善,消费市场必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