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乡县妇女儿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妇联,特别是社会各职能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儿童生活、成长状况都得到了明显地改善和提高,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一、妇女儿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西乡县位于汉中地区东南部,全县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总人口41万,其中女性19.47万人,0—17岁人口8.27万人。2018年,全县经济稳步提升,社会和谐有序,人民幸福安康。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0.85亿元,增长8.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7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增长9.2%。教育、卫生经费的投入持续增长。2018年,医疗卫生支出1.52亿元,教育经费投入4.9亿元。
二、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一)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医疗卫生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县卫计局以全省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契机,不断加大全县医疗卫生经费的投入,以创建全国健康教育促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试点县为抓手,着力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存环境。妇女生殖健康和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达93.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妇产前检查率100%,孕产妇死亡率0,孕产妇安全分娩得到保障。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2.38‰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06.79。儿童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0.75‰,婴儿死亡率为1.34‰,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1.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7‰。3岁以下儿童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8种针对儿童的计划免疫指标全部达标。儿童营养水平不断提高,因营养不良发生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7%。危重病的状况得到控制,缺乏营养和营养不均衡的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二)妇女儿童受教育质量水平进一提升。巩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成果,大力规范城区学校招生秩序,完成14所中小学校舍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超大班额”问题全面消除,高考实现“七连增”、二本上线率稳居全市第一。加强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等多方面统筹城乡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推行素质教育,普及家教知识,关注困境儿童和特殊群体,保障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全县职业技能教育、成人教育各具特色、协调发展。教育强县的特色亮点已逐步形成,涉及教育的各项指标与往年相比都有较大提升。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87%,其中女性毛入学率达99.88%,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99.87%,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4年,全面扫除妇女青壮年文盲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7%。农村中小学生营养补贴计划覆盖率100%。
(三)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稳步提升。加大对妇女的创业就业扶持及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妇女发展协会及人社部门的小额担保贷款帮助返乡女农民工、女大学生、女村官在服务业、农业、旅游业、加工业等方面参与经济发展。同时,整合各部门资源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调动其创业积极性,涌现出油用牡丹、猕猴桃、金果果、天域玫瑰园等一批影响力大,辐射性强的现代女企业家。截止2018年年底,西乡县妇女发展协会小额信贷覆盖了全县15个镇、2个街道办,累计向1500户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余万元。坚持以市场为需求,整合各类培训机构,围绕全县的主导产业及以女性为主的手工艺品技能、家政服务等开展免费培训,全面提高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2018年县妇联联合劳服局为社区服饰工厂提供约1000个女性就业岗位。城镇女性的从业人员占到从业人员的46.3%以上。
(四)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规范与妇女儿童相关的医疗、生育、失业、工伤、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措施,强化宣传,开展社保执法检查和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基本实现了目标人群“应保尽保”的目标。2018年全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8万人,其中女性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78万人,其中女性11.8万人,其中儿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城镇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医疗保险参与率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100%。
(五)妇女参政议政得到进一步推进。在15个镇妇女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78万人,其中女性11.8万人。城乡妇女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全县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3万人,其中女性0.6万人。持续完善医改“六大体系”建设,健康联合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进,新农合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2个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中都至少配备了一名女领导。女干部的总数占到干部队伍总数的23.83%,街道(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的比例占88.24%,街道(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正职女干部的比例占11.76%。积极鼓励和引导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同时加强对基层女干部的培训,将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年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先后通过“子午讲坛”、新任干部、优秀年轻干部、涉农部门干部、政务礼仪等主体班次培训女干部800多人次。各部门举办各类业务培训女干部17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六)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围绕“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普法宣传教育,儿童的普法教育率达98%,妇女的法律知识普及率达90%。妇女儿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建设,新增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7个,实现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做到了应援尽援的目标。严厉查禁、查封宣传色情、暴力等内容的书报、刊物及音像电子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法律进校园,为全县69所中小学幼儿园选任配置了法制副校长,每年为师生作法制报告2次,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在人民陪审员中落实了一名专业妇女维权工作者,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
(七)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不断加强和改善与妇女儿童相关的生态环境治理。2018年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通过考核验收,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重达到97.9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93%。每一所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管护中心,为留守儿童开展主题活动,经常性的活动开展,提高和保障了妇女儿童享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机会和条件,优化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文化环境。同时利用“三八”、“六一”等节庆日,开展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贫困孤残儿童救助等关爱帮扶活动,使妇女儿童事业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推进,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各类家庭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2018年12月5日在城南街道办五丰社区成立家风馆,在全县掀起注重家庭、家风、家庭教育的良好风尚,为妇女的生存发展、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完善工作机制,抓好监测评估
一年来,县妇儿工委办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的作用,特别是紧抓监测评估这个工作为重点,围绕“两个规划”的重难点指标主动作为,加强工作调研,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围绕今年的机构改革,调整并充实了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同时对照职责任务进行了细化和梳理,完善了会议、调查研究、汇报、督查、统计监测、监测评估员等六项制度,强化工作机制,做到职责明确,机构健全,机制到位。
二是召开好两个会议。分别于4月8日,召开了2017年全县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听取了2017年度西乡县妇女儿童工作报告,安排部署了2018年度西乡县妇女儿童工作。10月30日召开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工作培训会。县委妇儿工委主任、县委统战部部长、县妇儿工委办主任、县统计局局长、全县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及联络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县妇儿工委主任对督导监测工作提出了要求。县妇儿工委办围绕“两个规划”监测评估方法、评估督导步骤等方面对与会人员进行了专题业务培训。
三是抓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妇儿工作格局。继续将妇儿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调整充实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和联络员,发挥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机构的作用,为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的实施提供保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抓发展、抓维权、抓环境、抓建设,扎扎实实为妇女儿童造福。
(一)抓发展,引导妇女建功立业。进一步明确“城市农村统筹、创业就业并举、外输内转结合、培训服务齐抓”的城乡妇女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推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和城镇妇女创业再就业的政策,建立教育培训、信息服务、扶贫救助服务网络,推广“妇联+协会”、小额信贷等创业模式。通过以上措施,推动广大妇女成为全县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抓维权,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把“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实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作为宗旨,不断提高妇儿工委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能力,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大力提高妇女法律素质,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把妇女儿童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三)抓环境,扶助儿童健康成长。继续加大投入,筑牢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基础。着力解决县内乡镇、边远山区以及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就学问题。大力开展生殖健康、开展母婴安全、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合作医疗、控制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等项目,确保妇女儿童健康。与此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切实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抓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妇儿工作格局。发挥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机构的作用,为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同时,落实妇儿工委专项工作经费,为妇儿工委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定期对全县各级从事妇儿工作的人员进行轮流培训,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充实知识;选树典型、宣传典型,动员全社会支持妇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