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一季度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开门红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一季度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开门红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5-16 17:47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国家在年初出台小微企业大规模减税基础上,继续减税降费让利于企,营商环境持续改进,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对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资,发挥投资这驾马车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西安市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迎来了发展机遇,工业总体生产形势向好,运行质量向优,工业经济实现了开门红。

 

  一、制造业发力,工业生产旺

 

  一季度,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同比12.0%,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5.59.2个百分点,增速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也为2014年以来季度累计增速最高点位。在省内地市中,西安市增速排第2位,仅低于汉中0.5个百分点,排位较上年同期前移3位;1-2月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2位,仅低于武汉0.9个百分点,排位与上年一致。

 

2013年以来各季度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大门类中,从占比看,一季度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0.5%86.1%13.4%;从增速看,受中石油测井产值降幅较大影响采矿业下降21.5%;由于三星、比亚迪、陕汽、隆基绿能、乐叶光伏、西电、杨森制药等重点企业强力支撑,制造业增长12.5%,拉动西安市增长10.7个百分点,是西安市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受市供电局产值个位数增长影响,电力热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低于西安市1.9个百分点。

 

一季度西安市三大门类增加值占比情况(%

 

  二、多点支撑,亮点纷呈

 

  (一)重点行业支撑明显

 

  一季度,西安市36个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实现正增长,占西安市行业大类的72.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2个百分点。

 

  西安市十个重点行业,合计工业总产值占比大,对西安市工业走势起关键作用。一季度,西安市十个行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71.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4%,增长15.0%,增速高于西安市0.4个百分点,对西安市增长贡献率达74.2%,合计拉动西安市增长10.8个百分点,十个重点行业是西安市工业增长的风向标。

 

2018-2019年西安市及十个重点行业产值增速(%

 

  (二)重点企业好于西安市

 

  大中型企业体量占西安市六成多,对西安市工业发展起着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一季度,西安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6.74亿元,占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71.5%,增长16.0%,增速高于西安市1.6个百分点,对西安市产值增长贡献率为77.6%,拉动西安市产值增长11.3个百分点。

 

  从重点企业看,一季度西安市30家重点企业产值增长18.9%,增速高于西安市4.3个百分点。其中,八家百亿元企业合计产值占西安市35.0%,增长20.0%,增速高于西安市5.4个百分点,对西安市增长贡献率达45.8%,拉动西安市产值增长6.7个百分点。八家企业中,三星、西电、比亚迪、隆基绿能、乐叶光伏等企业产值增速均高于西安市水平。此外,陕鼓、杨森、秦华天然气等企业增势较好,对西安市拉动作用较强。

 

  (三)重点领域转型向优

 

  1、装备制造业贡献突出

 

  装备制造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西安市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占据工业半壁江山,对西安市工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比亚迪汽车二期、三星、中兴通讯、比亚迪电子、乐叶光伏等投产入库,为西安市装备制造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体量扩大。一季度,西安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7.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8.1%,增长16.4%,增速高于西安市1.8个百分点,对西安市增长贡献率达64.2%,合计拉动西安市增长9.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成为西安市工业增长的“压舱石”。

 

一季度装备制造业产值及增速情况

 

  2、高技术制造业引擎发力

 

  一季度,西安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1.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8%;增长17.4%,高于西安市2.8个百分点;对西安市产值增长贡献率为28.9%;拉动西安市产值增长4.2个百分,高技术制造业新引擎作用凸显。

 

  分行业看,三星半导体、比亚迪电子等企业所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占比大、增长快、贡献优。一季度,该行业产值占高技术制造业62.1%,增长18.3%,增长快于西安市、高技术制造业3.70.9个百分点,对西安市、高技术制造业贡献率分别为18.8%64.8%。后期,随着三星二期投产达效,此行业将迎来发展高峰,对高技术制造业、西安市工业增长形成新的较为客观的增长点。

 

  3、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创佳绩

 

  一季度,西安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8.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0%;增长16.8%,高于西安市2.2个百分点,增速达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对西安市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5.2%

 

西安市工业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速(%

 

  (四)多数产品实现增长

 

  一季度,西安市20种重点工业产品中,11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主要新兴产品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单晶硅增长35.8%,新能源汽车增长27.9%,电力电缆增长42.0%,锂离子电池增长44.9%等;部分传统产品产量下降。其中,小麦粉下降34.5%,饮料下降18.5%等。新产品、传统产品增势有所分化,反映出西安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旧动能转换中衔接较好。

 

  ()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

 

  1-2月,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7.6%,同比提高24.7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34.70万元/人,同比增长16.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9.1%,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750.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工业运行质量稳中向好,稳中求进。

 

  三、精准剖析,科学发展

 

  (一)有利因素

 

  1、外界环境总体趋好

 

  3月以来,国际国内经济总体趋于稳定向好,全球、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呈环比回升态势。其中,3月全球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51.7%,比上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PMI51.7%,比上月大幅回升1.3个百分点,结束了201812月以来的3个月低于50%临界点的态势。

 

  同时,国家今年实行减税降费让利政策带来较大利好。随着深化增值税改革推行,将制造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这对制造业企业是重大利好。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将下浮铁路货物运价,取消和降低部分货运收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产品运输成本,助企轻装上阵促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制造业景气指数总体上升,铁路货物运价降低,制造业税率降低,国家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大规模减税等,为西安市制造业近90%的工业经济发展带来有利的外围环境和难得机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实体经济。

 

  2、新增企业贡献较大

 

  一季度,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企业(新建和规下升规上)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9.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同比增长79.5%,增速高于西安市64.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贡献率10.4%,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新增企业力量不可小觑,小体格、大贡献。

 

  3、新政策带来新机遇

 

  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5.31光伏行业新政,对西安市比亚迪、隆基硅、乐叶光伏等几家百亿元支柱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行业新一轮洗牌,由于西安市这几家企业在行业内竞争力较好,逐渐适应了新政,同时也赢得了一定市场。一季度,以上3家企业产值均实现较快增长,对西安市工业带动作用较大。

 

  4、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日前全国挖掘机产量呈“井喷式”增长,1-2月同比增长52.3%,销量同比增长37.9%,挖掘铲土机、粗钢、钢材产量较快增长,反映出国家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意味着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发力。这将为西安市以生产重卡为主的陕西汽车集团带来较大发展空间,同时其上游企业法士特也将继续受益。

 

  从西安市投资情况看,1-2月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9.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2.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持续加大,将为后期工业发展增企业、扩体量、促增长带来巨大潜力。

 

  (二)不利因素

 

  1、停产、负增长企业影响较大

 

  受去散乱污治理、企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负增长企业数量较多。3月,西安市停产、半停产(降幅大于等于50%,但小于100%)、减产(降幅大于等于20%,但小于50%)企业分别有57120137个,对西安市工业增长形成较大负累。

 

  2、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持续

 

  受去年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西安市中兴通讯产值自去年4月以来呈断崖式下降,作为西安市8家百亿元企业之一,对西安市工业增长带来较大影响。企业元气被伤,截止3月末仍未恢复,累计产值仅呈低位增长态势,与前两年的20%以上增速形成较大反差。同时,影响企业去年计划年末上马的二期,目前二期上马尚未列出时间表,直接削减了西安市工业为数不多的较大增长点。此外,贸易摩擦还对乐叶光伏、美光半导体等企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后期预判

 

  从上述影响因素看,后期西安市工业发展有喜有忧,三星二期上马带动作用较大、陕汽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加大迎来新的增长空间、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力扩大、光伏行业国际竞争力加强等亮点纷呈,但受去年后期基数较大、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影响,初步预判后期西安市工业将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有优、稳中有忧的增长态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