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一季度延安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速强劲 服务领域贡献突出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一季度延安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速强劲 服务领域贡献突出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5-16 17:45
字号:
打印

  近年来,延安市牢固树立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陆续出台多项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企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大背景下,一季度延安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强劲,企业数量增量显著,结构不断优化,服务领域贡献明显,为2019年延安市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局。

 

  一、一季度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493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5%,同比增加了32.78个百分点;规上文化企业共计64户,在去年52户的基础上,净增加了12户,同比增长23.07%

 

  (一)营业收入总量不断扩大,增速强劲。从营业收入总量来看,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宝塔区,营业收入为8389万元,占全市的比重为56.3%,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收入在1000-5000万元之间的三个县分别为宜川、志丹和延川,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43万元、1278万元和1178万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11.02%8.57%7.90%;不足400万元的有黄陵、子长、富县、洛川、安塞、吴起、甘泉、黄龙和延长九县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5万元、334万元、322万元、299万元、283万元、279万元、262万元、120万元和103万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2.91%2.24%2.16%2.0%1.89%1.87%1.75%0.8%0.69%

 

  从增长速度来看,增速在100以上的只有宜川县为118.83%50-100之间的只有延川县为96.6%;在30-50之间的有安塞、吴起和甘泉三个县区,为48.71%32.4%31.02%。在10-30之间的有黄陵、宝塔、志丹、延长、子长和富县六县区,分别为29.1%26.73%24.16%23.99%22.7%16.02%;不足10的有黄龙和洛川两县,分别为8.56%6.21%。各县区增速均保持正增长,尤其是宜川县和子长县在去年增长为负的情况下实现了反弹。一季度各县区营收增速强劲,为全市2019年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开局。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营业收入为532万元,与去年相比取得了大幅提升,同比增长40.5%,开辟了延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征程;批零业营业收入达到了1135万元,在上年1096万元的基础上增长了39万元,同比增长了3.6%;服务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62万元,依然是全市文化产业的领头羊,同比增长了39.7%,占比不断提升,占到全市营业收入的88.82%。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结构之比为7.62:3.60:88.82,结构逐步优化合理。

 

  (二)规上企业数量快速攀升,县区竞相追逐态势凸显。规上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与灵魂,规上文化企业数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全市文化产业的质量。一季度,全市规上企业共计64户,其中宝塔区有1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户,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延川县共有8户,在上年6户的基础上增加了2户;除宜川减少了1户以外,其余县区均实现了正增长。分行业来看,制造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一季度规上制造业企业共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户;批零业稳步发展,全市批零业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户,达到了12户;服务业高速发展,服务业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户,达到了50户。作为全市文化产业的中流砥柱,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纪元。

 

  二、存在的问题

 

  从一季度的统计情况来看,虽然规上文化产业总量在不断扩大,但是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基本依赖传统文化业态,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效果不显著。文化产业行业结构单一,基本依赖文化服务业。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县区差异大。文化产业发展态势依然险峻,仍需精准发力。

 

  (一)区域发展差距大。从全市一季度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看,宝塔区占比超过全市一半以上,延长县和黄龙县虽然增长速度比较高,但营业收入仅百万出头,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比较大。

 

  (二)产业总体规模小。全市文化产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市场主体弱小,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虽然取得了较快增长,但是与汉中、宝鸡等地市相比差距依然显著,缺乏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等产值贡献大的支柱产业。

 

  (三)新兴产业薄弱。全市新兴文化产业占比偏低,仍以景区游览服务、零售等传统业态为主,互联网信息服务、建筑设计服务、文化软件服务等业态发展滞后,动漫游戏、虚拟、影视等附加值高的产业还未起步。

 

  (四)发展后劲不足。各县区项目包装策划和招商引资工作亟需加强,投资新建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培育入库企业较少,续建项目很难在短期内有收益,增长潜力有限。

 

  三、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对规上文化企业扶持力度,采取“一企一策”方法,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中省市制定出台的财税奖补、贷款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大力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农业休闲观光、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广告印刷、特色小镇、体育文化赛事等产业发展,促进景点景区与科技、互联网深度融合,增强互动性、体验感、智能化,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三是加强项目包装策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走出去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争取促成一批项目落地。

 

  四是加强产业人才培训,善于借才借智、互联互通,争取专业院校、权威机构、专家智库的支持,为本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