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铜川继续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惠农政策,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助推扶贫攻坚全面完成。一季度全市农业生产稳健开局,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4亿元,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同比增长4.5%。
一、农业生产特点
(一)夏粮生产因旱减产已成定局。去秋以来,全市降雨偏少,出现冬春连旱,对夏粮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一是从气象部门预测看,3月份以来,全市连续40多天无有效降水,多地旱情严重。二是从旱情分布情况看,旱情主要集中在全市中南部塬区,尤以坡耕地受旱严重,旱情从北向南逐渐加重,北部宜君轻度旱情,中北部印台、王益出现中至重度旱情,南部耀州区、新区出现重度旱情。三是从全市苗情调查分类看,一类麦田占麦田总面积的20%,较去年同期减少25%;二类麦田面积占55%,增加11%;三类麦田面积占25%,增加14%。究其原因是秋播期底墒不足,播后出现冬春连旱,夏粮减产已成定局。
(二)设施农业稳步发展,提质增效显现。一是全市蔬菜面积0.62万亩,产量1.1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2%和3.7%,主要得益于辐射带动性强的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明显,助力全市扶贫攻坚有序推进。二是草莓种植发展较快,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在20-60元/公斤,成为一季度农业生产亮点之一。三是中药材发展后劲足,特别是全市出台了中药材种植补贴办法,为中药材种植增添了源动力,药农种植药材的积极性高涨。
(三)畜牧生产平稳发展。一是畜禽存栏两增两降,猪、牛存栏同比分别下降2.5%和2.4%;羊、家禽存栏分别增长0.1%和1.8%;畜禽出栏两增两降,猪、羊出栏同比分别增长3.8%和1.4%;牛、家禽出栏分别下降0.2%和2.9%;肉蛋奶产量两增一降,肉类、禽蛋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和3.9%;奶类产量下降3.3%。二是畜禽价格有涨有跌,据调查显示,一季度生猪价格下降,平均出栏价格11.7元/公斤;肉牛、牛奶、肉羊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平均价格分别为24.3元/公斤、3.4元/公斤和29元/公斤;鸡蛋价格下降,平均出栏价格7.5元/公斤。
(四)林业、渔业均衡发展。一季度林业、渔业增加值分别为2192万元和26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4.5%。
二、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一)种植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一是极端气候因素对种植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全市常年降雨量较少,旱情时有发生,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生产呈现“靠天吃饭”。二是农户对田间玉米秸秆处理积极性不高,国家政策严禁焚烧,一些地方的秸秆到春播前还未处理,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三是设施农业生产投入大,风险高,技术要求严,缺乏生产发展的持续性。
(二)生猪价格下降,生产仍有隐忧。一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价格一路下滑,同时节假日结束引起消费需求降低,牛羊肉、水产品成为肉类消费的主要对象。二是生猪生长周期较长,养殖成本逐年增长,利润被压缩养殖效益难以保证,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生产恢复有待时日。
三、建议措施
(一)加强农业生产预测预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早做好农业生产出现灾情的预测预报,落实防控措施和物资准备工作。二是加强对残留秸秆、留茬的清理工作,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三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引导农户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鼓励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确保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二)加强疫情防控及检测力度,提振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一是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要求,全力抓好非洲猪瘟防控,抓好畜禽流行病疫情防控工作和疫情监测预警机制,促进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支持生猪生产,因地制宜,改进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补栏,帮其渡过难关。三是在目前养殖业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应加大对畜牧产业的调整和投入力度,加快畜产品龙头企业的发展,缩短销售环节,降低养殖成本,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