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商洛市一季度非公有制经济稳中有升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商洛市一季度非公有制经济稳中有升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5-07 17:25
字号:
打印

  2019年一季度,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省宏观调控政策,突出后发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强化产业转型、狠抓工作落实,有力促进商洛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非公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2.8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6.54%,比去年同期(56.5%)提高了0.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三。分产业看,一产非公经济增加值7.09亿元,占一产的54.76%;二产非公经济增加值56.64亿元,占二产的68.49%;三产非公经济增加值29.11亿元,占三产的42.46%。截止一季度,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246户,新登记私营企业800户,新增市场主体3148户。

 

  (一)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全市总体上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农业增加值13.74亿元,其中非公增加值7.33亿元,占到全市农业增加值的53.32%

 

  ——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一是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全市认真落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复制推广“百万袋”生态循环模式,稳定发展香菇、木耳,加快引进推广珍稀菌类,一季度,全市食用菌产量9704吨,同比增长8.7%。二是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商洛市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优质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强力助推脱贫攻坚。一季度,全市中药材产量3.65万吨,同比增长18%

 

  (二)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66.7亿元,其中规上非公增加值47.04亿元,占到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0.53%;规下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其中规下非公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占到全市规下工业增加值的88.67%

 

  ——三大支柱产业拉动力增强。三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4.35亿元,增长10.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4%,拉动工业增长8.64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材料完成产值173.26亿元,累计增长8.5%,拉动工业增长5.33个百分点。现代医药完成产值31.93亿元,增长26.7%,拉动工业增长2.64个百分点。绿色食品完成产值29.15亿元,增长6.2%,拉动工业增长0.67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持续繁荣。一季度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加值7.21亿元,其中非公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加值5.68亿元,占到全市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加值的78.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3亿元,其中非公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61亿元,占到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的96.7%

 

  ——按消费类型分,一季度餐饮收入7.04亿元,同比增长9.5%;商品零售48.94亿元,增长8.3%。从商品类别看,占比较大的制品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中西药品类商品快速增长,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较快增长,吃类商品保持稳定增长,汽车类和家具类商品销售呈现回落的趋势。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创新不够鲜明。多数园区主导产业定位过于宽泛,入园企业关联度较低,产业创新不够突出,园区的集聚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尚未形成与当地特色优势资源相适应的产业格局;二是工业项目招商困难。产业发展和项目引进受诸多因素制约,资源开发项目受到限制,高新技术项目配套不足,引进困难,县区推介的项目大多停留在意向协议阶段;三是民间投资活力不足。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速下降0.5%,工业投资增速仅0.2%,远低于去年同期增速;四是各类人才紧缺。由于多数企业为人才提供的薪金和发展空间有限,工作环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等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对人吸引力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是全力以赴抓落实,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推动配套措施的细化分解,促进扶持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开展“清欠”行动,解决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物资问题,帮助解决涉及民营企业权益的突出问题。加强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管理,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涉企收费管理,着力降低企业负担。将非公经济发展纳入“现代工业攻坚战役”重要内容,促进惠企政策有效落实。

 

  二是全力以赴抓培育,做大民企规模实力。采取分类指导、侧重扶持等方式,大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企业成长梯队企业和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用好中省扶持政策,加大争资力度,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快速成长。积极推进民企进商,瞄准大型知名民营企业投资特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包装一批产业项目,发动各界力量,广泛联系企业,按照“一企、一策、一机制、一方案”原则,促进来商发展。

 

  三是全力以赴抓创新,推动企业提质发展。紧扣市场需求、供给需求和消费需求,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水平。积极开展校企双走进活动,搭建校企、校地合作平台。持续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民营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四是全力以赴抓园区,搭建民企成长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提升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水平,狠抓企业入园和项目建设,每年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创新空间。建设园区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五是全力以赴抓保障,深入开展百人包百企。持续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重点抓好企业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和产学研对接等服务保障,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融资方面,组织召开各类银企对接活动,积极推荐民营企业争取中省各类政策性金融项目、产业基金项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用地方面,建立市、县区工业用地储备制度,盘活存量土地,清理闲置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用工方面,对接商洛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全市产业特色,开展定向精准的人才培养计划,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