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南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努力实现粮食安全生产,推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一季度全市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实现农业增加值24.67亿元,同比增长5.1%,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一、运行特点
(一)夏粮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去年秋播期间,由于南北塬区整地较早,大部分田块实现了适期适量规范播种,播种质量较好;部分麦田播期偏迟,播后气温偏低,个体生长发育弱。据冬前苗情调查,全市水地小麦一类麦田占36.3%,二类占小麦47.9%,弱苗田占15%,稠旺苗占0.8%。旱地一类麦田占41.7%,二类麦田占45%,弱苗麦田占10.5%,稠旺苗麦田占2.8%。与去年比较,一二类麦田面积增加,苗情与正常年份相当,群体较合理。
3月份以来,全市大部分地区气候迅速回暖,有效降水不足。持续少雨加剧了局部地区的旱情发展和病虫害程度,给小麦、油菜及果蔬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旱情发生后,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防旱抗旱。截至3月底,全市总灌溉面积318万亩,其中小麦面积213万亩,果树面积92万亩,其他面积13万亩。同时,根据今年苗情,全市开展了苗情墒情分类指导,搞好小麦春管。全市已开展镇压50万亩次,冬春灌100余万亩次,化学除草200万亩次。促进小麦增蘖增穗,为今年粮食丰产打好基础。
(二)设施农业稳中见好。今年春季,各县市区紧抓时机,提早行动,设施农业陆续生产。一季度,全市蔬菜面积达28.75万亩,同比增长4.4%,总产量达41.48万吨,同比增长5.7%。果用瓜面积6.97万亩,同比增长3.4%,产量为1.59万吨,同比增长4.2%。据了解,华州区柳枝镇和瓜坡镇现代农业园区,今年设施瓜果价高效益好,新品种水果西红柿每公斤销售价格10元,最高亩均收入达10万元,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
(三)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今年全市畜牧业以“优供给、促增收、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为主线,突出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畜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120.4万头,同比下降2.9%,牛存栏18.2万头,同比下降1.5%;羊和家禽存栏分别达54.9万只和1429.3万只,分别同比增长0.6%和2.31%。
畜产品价格涨跌不一,生猪价格上涨较快,禽蛋价格有所回落。据畜牧部门监测反映,3月中旬,毛猪售价每公斤14.8元,较年初每公斤12元增加了2.8元,增长23%;而鸡蛋因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价格有所回落。鸡蛋价格每公斤为7.4元,较年初每公斤8.9元减少了1.5元,而其他畜牧价格相对稳定。
二、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旱情严峻,对夏收作物带来一定影响。由于去年冬季全市降雪偏少,加之开春后雨水稀少,夏收作物受旱较重,夏粮生产形势较为严峻。
2、“非洲猪瘟”疫情仍没有解除。这次的非洲猪瘟是对生猪一次毁灭性打击,对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扩大生产造成心理影响。加之环保政策对“禁养区”、“限养区”的一些规定要求,养殖户补栏意愿不高,全市生猪存栏明显降低。
三、建议
1、全力做好抗旱,确保夏粮丰收。针对开春以来严峻的旱情形势,各级政府应把抗旱灌溉保丰收作为当前农业的中心工作来抓。一是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区域内库、站、井、渠各种水利灌溉设施的作用,全力抓好春灌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旱情调查及抗旱指导工作,组织农技干部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落实抗旱措施,加强灌溉工作。三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降雨后麦油作物的追肥及春播作物的播种工作。四是注意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发布工作,使农民提早做好应对灾害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失。
2、全力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各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围绕防控指挥体系建设、业务工作开展、应急保障等内容,建立健全开展非洲猪瘟监测排查、调运监管、餐厨废弃物处置专项整治、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等工作的长效机制,全力以赴做好常态化防控,严防疫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