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咸阳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追赶超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增效能,努力克服经济运行过程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持续的因素,全市一季度经济低位开局。
初步测算并经评估反馈,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43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8%,较上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31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36.55亿元,下降4.0%;第三产业增加值173.44亿元,增长7.1%。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总体向好。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98亿元,同比增长4.8%,较上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3.85万吨,同比增长4.9%。肉类产量3.85万吨,同比增长2.3%;禽蛋产量1.58万吨,增长3.1%;奶类产量10.16万吨,增长1.6%。一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100.99万头,同比下降1.7%;牛存栏12.52万头,下降0.8%;羊存栏39.12万只,增长0.3%;活家禽存栏751.7万只,增长1.7%。
(二)工业生产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9.21亿元,同比下降5.3%,较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5亿元,同比下降5.6%,较上年同期回落11.7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100.38亿元,增长0.5%;非能源工业增加值95.11亿元,下降11.4%。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一增六降”: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长75.8%,能化、医药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建材、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9%、7.6%、8.2%、11.1%、17.0%和20.7%。全市重点监测的77种工业产品中,有48种呈现增长,占62.3%。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8%,高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
(三)投资低位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3.2%,较上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下降4.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5.7%,工业投资增长0.8%。本年施工项目个数1113个,同比增长0.5%。
(四)消费市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23亿元,同比增长11.8%,较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1.12亿元,同比增长11.2%。分经营地看,城镇142.26亿元,增长12.9%;乡村45.98亿元,增长8.5%。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35.9亿元,增长17.5%;商品零售152.33亿元,增长10.5%。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17.82亿元,同比增长42.5%;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6.0%,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五)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6.51亿元,同比增长35.6%,较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05亿元,增长28.5%;进口10.46亿元,增长40.1%。实际利用外资1540万美元。
(六)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地方公共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剔除缓税政策影响同口径增长11.0%。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2.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非税收入4.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3%。税收占比82.2%,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92.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
(七)存贷款余额同步增长。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327.95亿元,同比增长13.7%,较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193.19亿元,同比多增74.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92.02亿元,同比增长21.6%,较上年同期加快11.3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92.27亿元,同比多增60.16亿元。金融存贷比47.8%,较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0%,涨幅较1—2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2%,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0%,交通和通信下降1.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3%,医疗保健上涨2.9%,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2.6%。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累计同比上涨1.3%。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非能源工业下降。一季度,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较上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4%,较上年同期回落18.1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中除电子工业同比增长75.8%外,其余均呈负增长,其中装备制造工业下降20.7%、建材工业下降17.0%、食品工业下降11.1%、纺织服装工业下降8.2%、医药工业下降7.6%。停产、减产企业影响较大。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减产企业共有273户,占规模企业总数的38.8%,累计减少产值123.5亿元,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速19.9个百分点。
(二)大项目个数减少。全市一季度在建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269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08个,同比下降28.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3.66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0%,同比下降8.5%,拉低全市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缓慢。334个市级重点项目中的102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9.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5%;232个新建项目中有174个项目暂未纳入统计,已在库的58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32.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4%。
(三)经济增长支撑力不强。GDP核算用的21项指标中14项的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占6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邮政业务总量、房地产从业人员、房地产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电信业务总量等5个指标的增速回落在两位数。
三、措施建议
一季度全市经济低位开局。下一步,要抢抓二季度,针对一季度所暴露出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追赶超越、迎头赶上。建议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恢复工业生产。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效解决停产、减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减税降费政策落地,支持实体经济、微观主体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二)加快大项目建设力度。立足高质量发展,稳定有效投资,要聚焦省、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如雷丁秦星5万辆商用车、秦之泉矿泉水生产线、武功沃德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等项目,力争项目尽快建成、早日投产达效。同时,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工业项目储备力度,系统推进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三)力促第三产业发展。要优化升级消费环境,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在咸注册落户,消除消费障碍,激发消费潜力,活跃消费市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三产补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