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季度,安康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全市建筑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的带动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通过拓市场、抓项目,不断做大市场份额,全行业运行良好,开局平稳。
一、运行情况
(一)生产保持平稳运行。全市建筑业企业生产延续去年以来逐渐趋缓的运行态势,但整体保持着稳定。一季度,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0.74亿元,增长15.4%,增速较去年全年回落5.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6.1个百分点。从总产值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37.79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92.7%,较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仍占据主体地位;安装工程产值2.10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5.2%;其他产值0.85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1%。
(二)新增企业拉动有力。一季度,全市资质以上总专包企业个数156家,新增建筑企业25家,比去年同期净增22家,25家新增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9亿元,拉动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2个百分点。
(三)房屋建筑保持主导地位。一季度,全市资质建筑企业房屋建筑业完成产值36.48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9.5%,保持主导地位;土木工程产值3.50亿,占8.6%;安装产值0.32亿,占0.8%;装饰和其他产值0.44亿,占1.1%。
(四)结转合同是主力。一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为235.93亿元,增长934.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签订合同额为109.25亿元,增长1.1倍。签订合同额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99.26亿元,占全部合同额84.5%,增长48.2%,本年新签合同额36.67亿元,下降10.1%,预示后续发展能力不足。
(五)高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支撑作用突出。全市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为一、二级的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65亿元,增长12.8%,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为70.3%,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企业12家,占企业总数的7.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8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为20.8%。高资质企业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
(六)省外市场开拓取得好成绩。一季度,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1.12亿元,增长41.6%,施工范围覆盖了辽宁、湖北、重庆等六个省、市、自治区,表明了全市建筑业为了进一步拓宽企业的生存空间,“走出去”的步伐有所加快。
(七)房屋新开工规模缩小。一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4.15万平方米,增长21.5%;其中,新开工面积131.57万平方米,下降8.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18万平方米,下降29.4%。
二、存在问题
(一)新增业务量增速下降。一季度,全市建筑业新签合同额下降10.1%。新签合同额的下降,有可能导致2019年施工任务和完成工程量不足,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建筑企业后续发展前景堪忧。
(二)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一季度,全市资质以上总专包企业中,三级资质建筑企业有90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57.7%;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有54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34.6%;一级12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7.7%;无特级企业,全市建筑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多数企业没有参与大型项目投标的资格。同时融资渠道少,资金紧张,承接大型建设项目的能力较弱,导致本市建筑业市场大部份额被外省、市高资质企业抢占。一季度,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与建安投资比仅为25:100,建筑业总产值远小于固定资产建安投资额,两者规模形成较大反差,据了解,全市的大型建筑工程基本上被外地建筑业企业承建。
(三)四成多企业生产运行不景气。一季度,全市41.7%的资质建筑企业生产运行不佳或低迷,其中,有36户生产下降,占企业总数的27.5%(不含新增企业),产值下降22.9%,29家企业完成总产值个位增长,低位运行,直接影响到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
(四)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建筑业企业施工人员队伍大部分是农民工,知识水平相对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不足,对拓展建筑市场也有一定制约作用。一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52080人,工程技术人员9069人,占全部从业人员17.4%。
三、建议
(一)加速资源整合,促进企业壮大。继续贯彻落实《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引导一批具备条件的中小建筑业企业进行重组,重点推动一批建筑业企业提升资质,为全市中小建筑业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加速推动全市中小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强中小建筑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提高本市建筑业企业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
(二)关注重大投资项目开辟新的市场。建筑市场是建筑业发展的根本载体,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建筑业发展的重点。随着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以及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空港时代”,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将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全市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将为全市建筑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积极引导,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推动建筑业发展提质增效。
(三)加快引进、培养建筑人才。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相对较少,相关部门需加大对建筑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针对目前建筑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建筑业专业人才,培养一批掌握新型环保建材施工技术和节能低碳施工技术的专业人才,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等专业的技术队伍,培养高素质建筑工人,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要立足本地市场,在做大、做强、做精、做专企业的同时,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市外、省外市场。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跟踪国内外投资热点,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专业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走出去”,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