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汉中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同时,在旅游文化活动的带动下,服务消费逐步壮大。
一、运行特点
(一)消费市场总体平稳。消费品市场总体上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1.6、2.4个百分点。
(二)乡村市场相对活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加快实施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继续快于城镇。一季度,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8%,增速高出城镇市场1.1个百分点。
(三)民生商品销售加快。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继续保持平稳增长。1-3月,限上单位日用品类商品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3.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商品消费增速加快。1-3月,限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零售额分别增长27.3%、22.3%,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3.3、15.4个百分点。
(四)服务消费逐步壮大。一是餐饮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6.0%,增速比商品零售高7.0个百分点;其中限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长15.0%,增速比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高2.9个百分点。二是旅游、文化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5.7%,其中,旅游饭店营业额增长21.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文化市场方面,1-2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影院实现票房收入0.25亿元,增长16.5%,在上年较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二、积极因素
(一)经济平稳运行奠定消费增长基础。2018年汉中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与生产总值增速持平;2019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为消费品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旅游活动持续开展带动消费。1月下旬到2月中旬,汉中市围绕实现“中国味、汉风年”目标,举办新活动、优化新供给、开发新产品、完善新服务,营造了特色鲜明的浓厚节日氛围,为消费市场集聚了人气。3月15日,2019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开幕,活动启动时间较往年早、持续时间长、覆盖全市所有县区;3月上旬的西乡樱桃花节和3月中下旬的洋县梨花节更是人气“爆棚”。伴随旅游活动而来的大量游客在全市吃、住、行、游、购、娱,极大地活跃了消费市场。
(三)脱贫攻坚行动促进了农村消费。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各项政策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乡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不断扩大。1-3月,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4%,增速高于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2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市场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汉中市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六个生产交易中心”,即农产品生产交易中心、现代材料生产交易中心、中医药生产交易和中医治疗康养中心、天然气新能源交易中心、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和空港经济中心、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一季度,六个生产交易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不断增强了消费品市场的供给能力。
三、存在问题
(一)汽车消费持续减缓。面临今年以来全国乘用车销量持续下降的大趋势,汉中积极举办了首届O2O国际汽车博览会,以激发城乡汽车消费潜力,助推汽车消费优化升级。但受本地市场保有量不断提高、用车成本增加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占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6%的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增速继续放缓。
(二)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基础不牢。占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超过1个百分点的14类商品中,占比前7位的商品类增速均较上年同期不同程度回落。占比13.1%的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5个百分点;占比8.4%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7%,回落18.9个百分点;占比7.7%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4%,回落11.0个百分点;占比6.5%的中西药品类增长15.4%,回落12.1个百分点。
(三)零售业下行压力犹存。一季度,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0.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0.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如果扣除汽车类商品,按照相同口径计算,1-3月,不含汽车类商品的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2.4%,增速低于上年同期6.6个百分点。
(四)传统零售业态转型升级步伐相对缓慢。当前,为应对网络零售的冲击,传统零售业态纷纷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积极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以应对消费方式多样化的挑战。但与全国总体发展情况相比,汉中传统零售业态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一季度,汉中限上专业店、百货店、专卖店的零售额分别增长13.0%、10.7%和1.6%,其中,百货店、专卖店增速分别较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低1.4、10.5个百分点。
四、几点建议
(一)抓限上单位培育,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动态监测市场人气旺的消费集中区域,及时将符合标准的贸易企业申报入库,调整优化限上单位结构,减少增速较低的石油及制品、汽车等对消费品零售额的影响。强力推进降税减费政策落实,促进传统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用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紧盯汽车消费,减轻其不利影响。一是加强汽车消费市场监管和违法经营行为的执法力度,努力营造竞争有序、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汉中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作用,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汽车消费需求为目标,促使汽车经销商抱团取暖,畅通信息交流、共享,开展差异化经营,共同拓展市场空间。三是规范停车收费,增加车位供给,多举措降低用车成本,切实增强居民买车欲望。
(三)提升住宿餐饮服务水平,增强消费吸引力。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充分调动住宿、餐饮企业主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全市住宿餐饮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能让消费者留下美好、舒适体验感的明星店、特色店,提升消费软环境,从而既不断增强本地居民的消费意愿,又持续吸引外地消费者愿意来、经常来,放心消费、乐于消费。
(四)抓政策落实,强化消费预期引导。及时跟进中省出台的重大消费政策,抓好脱贫攻坚、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政策措施落实,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引导消费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