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未央:扬优势 补短板 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未央:扬优势 补短板 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4-19 12:36
字号:
打印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工作要求,改革创新协同推进,提质增效补齐短板,未央区经济运行整体平稳,新生动能持续发力,民生水平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城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6+1”工作思路,全力补短板、调结构、稳增长,经济社会保持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实现再跨越

 

  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64.83亿元,排名居全市第三,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5.50亿元,排名居全市第二,增长9.7%。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81.68亿元,排名居全市第三,增长11.2%(现行价格)。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87.42亿元,排名居全市第四,增长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市第二,同比下降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5.17亿元,排名居全市第四,增长10.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1056元,排名居全市第五,增长7.9%

 

  (二)结构调整进入“换档期”

 

  2018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08:48.05:51.87调整为0.04:49.44:50.52,一产比重下降了0.04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了1.39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了1.3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持续萎缩,二三产业分庭抗衡。在第二产业中,随着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直接拉升了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在第三产业中,其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短板行业加速发展。

 

  二、2018年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亮点

 

  (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18年,全区启用新政务服务大厅及民生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中心硬件环境不断提升。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并公布“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清单。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积极推进“一网通办”,推广应用未央区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制作办事服务指南二维码墙等。推进“一窗受理”,区级行政审批部门入驻率达100%;设置综合窗口,15个部门的93项委托授权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统一受理。工商登记窗口全面推行“5+2”延时工作制度,食品药监窗口开启“365天不打烊”工作制,全面优化和提升窗口营商环境。

 

  (二)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标准建设西安新材料创新中心,26家创新团队陆续入驻。全年拨付290万元区级专项资金,支持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征集科技计划项目143个,立项81项,匹配科学研究与发展资金约1800万元。累计建成运营众创载体24个,总面积51.3m2,入孵企业团队712家,吸引创业就业人数3826人。全年学历落户29119人,人才引进落户3998人,为全区“双创”注入新鲜血液。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出台《西安市未央区民营经济补短板促发展实施方案》,2018年全区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5.1%,较2017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引进盒马鲜生、菜鸟网络及阿里巴巴供应链金融,新引进星巴克咖啡2家、瑞幸咖啡5家,自创品牌永之康咖啡等,协助各商业体引进众多名品名店,集聚效应逐步扩大。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引资,拓展旅游项目内容,包装和签约项目11个,开展旅游招商活动36次,项目签约率91%,开工率64%,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63亿元,旅游消费潜力持续激发。

 

  (四)城市治理日益精细。“烟头革命”“厕所革命”持续深化,全年开展各类烟头捡拾活动1136次,累计12余万人次参加;新建公厕19座、提升改造59座,鼓励社会单位对外开放33座,全区公厕管理全面实行“所长制”工作模式,公厕管理更加精细。全力推进道路两侧增绿植绿工作,春季累计栽植乔木3363株,草坪3.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4.12万平方米。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治理攻坚行动,累计清理垃圾杂物3.5万余吨,播撒草籽1万余平方米,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8.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38%。城镇新增就业1266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8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1%,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22万元,创业培训975人,就业培训3100人,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056元,增长7.9%。为有效缓解“入园贵”问题,全区积极实施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幼儿园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共审核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4所,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63%。不断提升全区养老服务水平,全年建成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个,增加养老床位545张。坚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和各类补助942.9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109人次。

 

  三、当前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短板

 

  2018年全区经济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根据2018年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指标体系所列指标,现将滞后(在全市11个城区排位靠后)指标情况分析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势不强

 

  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较上年回落了1.9个百分点,排名全市城区第十,较上年退后4位。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传统产业占比高、增量少,新兴产业起步晚、提速慢,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不足。工业作为全区经济的支柱行业,低能耗、低污染、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相对较少,持续增长缺乏新的亮点。商贸业主要依靠汽车、建材、家居等传统产品的实体营销,需积极转型以适应消费方式的快速转变。其他服务业整体层次依然较低,文化、旅游、科技、金融等行业不强,不能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充足的动能。

 

  (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靠后

 

  2018年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14%,排名全市城区第10,与上年位次一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滞后影响全区的绿色发展指标整体排名,滞后原因主要是未央辖区内有大量工业企业,并且辖区内建设工地较多,扬尘及污染气体排放高于其他城区。2019年将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强化网格化管理,按照“行业牵头、属地管理、部门联动、齐心共管”原则,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大气污染源综合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指标进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7%,排名全市城区第10,与上年相比位次下滑3位。区属投资因在库重大项目多数已竣工投产,个别项目进度缓慢等因素影响,增速较2017年回落了8.4个百分点,加之开发区投资贡献不足,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位明显下滑。2019年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入库,对因资料欠缺无法入统的项目,积极协调,使其尽早纳入统计。对于进度较缓的重大投资项目,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企业解决突出矛盾,加快投资进度。

 

  (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高

 

  201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同比增长7.9%,排名全市城区第10,与上年位次一致。从样本单位居民人均收入四项构成看,工资性收入略有下降,降幅为5.3%;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增量均实现翻番;转移性收入下滑明显,比上年约下降50%

 

  (五)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排名靠后

 

  2018年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为63.0%,较上年提高了33.6个百分点,但排名与上年一致,仍排全市城区第10,仅高于雁塔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滞后影响全区的共享发展指标整体排名。截止2018年末,全区共有85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全市城区中排名第六,但由于城区幼儿园总数较大,导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相对较小。2019年将继续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全力保证学前教育的公正性和普惠性。

 

  四、对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建议

 

  (一)坚持稳中求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方面要增强工业发展基础,依托辖区科研资源,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技术创新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传统商贸业加速转型。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步伐,积极引入金融企业总部,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强化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增长动力。一方面要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全面推广“孵化+创投”的孵化模式,将人才、科技、产业、资本等优质资源引回落地。发挥西安新材料创新中心优势,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推进科技平台建设。

 

  (三)注重统筹规划,力促民生持续改善。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强化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优化城区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城区居民收入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