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稳步推进,定边县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势头。2018年全年,全县工业经济较一季度有所回暖,内部行业实现全面协调增长,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一、运行情况
总体呈现加快趋势,各大板块协同发展
2018年全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01.18亿元,增长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4.08亿元,增长7.0%;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7.10亿元,增长3.2%,工业稳增长取得实效,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得到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288.54亿元,增长29.9%,其中长庆油田在全县境内产值197.07亿元,增长29.4%,实现增加值143.79亿元;定边采油厂产值48.22亿元,增长50.3%,实现增加值35.27亿元;省及地方电力公司产值8.85亿元,增长12.7%,实现增加值2.45亿元;县级联网直报企业产值34.40亿元,增长15.1%,实现增加值12.57亿元。全县原油产量达752.13万吨,增长1.2%,其中长庆548.32万吨、延长202万吨、华北局1.81万吨;天然气产量达9.31亿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原盐产量达15.85万吨,增长2.0%。
二、发展格局
资源经济矛盾凸显,发展水平依然偏低
长期以来,定边县域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油气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原油价格的涨跌趋势牵动着工业经济的走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工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链短,产品低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未来发展动力不足,需引起高度重视。
1.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行业构成看,2018年全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开采辅助活动完成产值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0%以上,作为工业支柱,是拉动工业经济的“第一增长极”;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40.23亿元,占比为13.9%,风力、大阳能发电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成为当前工业稳增长的“次要拉动点”,虽与油气产业形成有效补充,但驱动力还十分有限;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仅相当于油气开采业产值的百分之几,在规模以上石油加工行业仍为空白点的情况下,仅依靠天然气液化实现能源产品升级,油气资源深度转换的能力严重不足,这部分可挖掘潜力巨大;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32亿元,占比仅为0.5%,仅相当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9%,可见,全县工业反哺农业能力不强,产业延伸跟进不足,农副产品加工大多以小企业、小个体、小作坊等规模以下经济为主,布局分散,效益偏低,未能形成牵动效应和聚集效应,与我们农业大县的县情极不对称,是工业经济的一大软肋。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尚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还有待在此领域做大文章。
2.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为了优化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全县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作为“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定边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风光发电基地。然而,由于建设用地报批难、国家补贴到位慢、生产用电需求少等因素制约,今年以来,新能源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产业后续发展令人担忧。能否扩充新能源产业规模,使其真正成为定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点”,还有待我们去深思。
三、推进措施
稳定传统优势行业,做大转型升级产业
今后一段时期,在稳油增气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新能源产业厚度,充分利用农副产品、油气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制造业龙头企业,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多业并举、多业支柱,应当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治好全县“资源过度依赖症”的妙手良方。
1.稳定油气产能,夯实发展基石
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虽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多元发展是全县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我们须认识到,县域经济短期内仍需以油气产业为支点,通过融合渗透,撬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下阶段,要继续加大对长庆、延长的支持力度,使全县油气当量稳定在1000万吨左右,稳步提升地方财力水平,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民生事业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有效提升。
2.抓实直报企业,提升发展厚度
按照存量与增量并重的思路,抓企业培育入统的同时,也要重视现有直报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各行业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随时关注众源绿能、延长盐化、热宝锅炉、乳品公司、大唐风电、拓日光伏等23家现有直报企业发展动向,针对当下存在问题,做好共同研判,帮助企业破难题、促发展,保住现有规模不缩减、有提升。
3.拓展新兴产业,注入发展活力
新能源产业要形成对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作用,推进工业经济真正实现从“油气独大”向“多元发展”的转型升级,现有的生产规模依然偏小,仍需进一步扩张。要重点关注陕西地方电力定边新能源有限公司、定边万和顺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定边县智诚运势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定边县智信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动向,及时对接,抓好入统。
4.借助资源优势,补齐发展短板
全县是榆林乃至全省的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自古以来素有“粮仓油海”的美称,拥有大量的马铃薯、油料、小杂粮、羊子等农牧产品资源优势,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等自然资源在周边地区也具备一定优势。然而,大多资源以低端产品或原材料形式进入市场,附加值较低,并未形成经济上的比较优势。提升资源深度加工转换能力,使资源增值增效,是摆在当下的重大课题。立足现实,我们认为,当前发展制造业的总体思路应当是:用足用好农业资源、充分利用石油资源,跟进配套新能源,聚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业、石油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力求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原油的综合利用转换率、新能源产业配套设备生产能力“三提升”,着力破解工业经济内部行业、轻重工业、经济成分比重“三大不协调”。2019年,要重点抓好10万吨马铃薯主食化加工项目推进,支持陕西金中昌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10万吨润滑油等产业转型工程,抓好正信天航(陕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年内力争将陕西智诚运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陕西金中昌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信天航(陕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纳入直报范围。
5.加大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
要破解工业经济发展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难题,解决好资源消耗较大、工业污染严重的当务之急,离不开科技创新。当前,全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仍为空白,迫切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来企业,带来资金,引来技术,留住人才,探寻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6.细化配套服务,提高发展质量
服务业要越来越多地融入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与工业融合发展、双向互动。要注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跟进,实现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交叉叠加、深度融合,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切实提高马铃薯淀粉、粉条制品、小杂粮、炉馍、优质果蔬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