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安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8%,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1.4%,较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较全年增长13.0%的预期目标低1.6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重工业增速回落。1-2月重工业产值增长14.5%,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轻工业产值增长17.8%,较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
(二)支柱产业“五回一升”,贡献减弱。1-2月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14.3%,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77.0%,较上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其中:新型材料产业增长12.6%,较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富硒食品产业增长18.8%,较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19.9%,较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产业增长10.5%,较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产业增长3.3%,较同期回落30.6个百分点;纺织丝绸产业增长2.8%,较同期回落6.0个百分点。
(三)工艺品和玩具制造企业快速增长。目前全市有10户规上工艺品和玩具制造企业,其中8户企业为2018年新入库企业;1-2月这些企业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1%,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
(四)消费类产品较快增长,矿产类产量下降较大。大米增长20.7%,饲料增长16.3%,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20.0%,包装饮用水增长18.7%,卷烟增长7.7%,水泥增长5.2%,混凝土增长14.2%,砖增长6.3%,铁矿石成品矿下降29.6%,锌金属含量下降37.9%,建筑用天然石料下降33.1%,水力发电量下降16.2%。
二、存在问题
(一)停产、半停产和减产企业大幅拉低增长。1-2月全市停产、半停产和减产企业共67户,减产13.2亿元,下拉规模上工业产值增长6.8个百分点。其中:停产企业(不含季节性停产企业)26户,减产7.0亿元,下拉产值增长3.6个百分点;半停产企业15户,减产3.7亿元,下拉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减产企业26户,减产2.5亿元,下拉产值增长1.3个百分点。停减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铁矿开采、锌金属矿开采业及加工和水力发电行业。
(二)大中型企业产值较同期下降。1-2月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较同期下降19.0%。
(三)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全市11个县区增加值增速高低相差42个百分点,有3个县区增加值增速不足5%,1个县区负增长。
三、建议
(一)定向帮扶停产企业,力促早日复产。关注重点企业生产运行动态,加强趋势预测研判,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对重点企业进行全方位监测,实行“一对一”定向服务,在稳增量保存量的同时,对停产及半停产业企业,加强分析找准对策,及时解决企业运行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根本上最大限度支持企业恢复生产。
(二)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大中型企业的帮扶,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开拓市场,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树立一批有引领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形成辐射,逐步实现特色产业的集聚效应。
(三)做好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县区的调研帮扶。开展调研和帮扶,分析和查找影响当前县区工业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围绕资金、要素保障、订单和市场、基础设施配套等关键环节,排查和破解影响县区工业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促进县区工业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