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2018年铜川市建筑业运行分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2018年铜川市建筑业运行分析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3-18 09:50
字号:
打印

  2018年,在铜川市项目建设带动下,全市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活跃,总体呈现单位数量增加、产值增速加快的态势,建筑业占全市经济比重提升,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5亿元,占全市GDP10.2%,比重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现价同比增长15.8%,增速较去年提升1.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3.1%,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

 

 

  一、建筑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一)市内建筑企业数量增加、市内企业数量减少。2018年全市资质内建筑业共计125户,同比增加9户。其中:市外企业77户,同比减少3户,市内企业48户,同比增加12户。

 

 

  1、市内企业数量增加。分县区看,新区和王益区企业数量较多,宜君县最少。2018年,新区、王益区、耀州区、印台区建筑业企业数量分别为15户、14户、10户、8户,较上年分别增加2户、2户、4户和4户;宜君县企业数量与上年持平。

 

  2、市外企业数量减少。2018年,市外来铜施工建筑企业77户,同比下降3.8%。分区县看,王益区、宜君县市外企业数量较多,耀州区、新区市外企业数量减少。2018年,王益区市外来铜施工建筑企业19户,较上年增加14户;宜君县18户,较上年增加3户;耀州区16户,比上年减少12户;印台区13户,数量与上年持平;新区11户,比上年较少8户。

 

  (二)市内产值增速加快、市外产值占比近半。

 

  1、市内产值增速加快。一季度在上年同期基数偏小的情况下,市内建筑业产值高点起步,同比增长15.4%;二季度呈下降态势,是全年增速度的最低点;进入三季度后,随着全市招商项目的逐步落地开工,建筑业生产经营各项数据均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53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较上年提升6.7个百分点。

 

 

  从区县看,新区和王益区市内产值中占全市的78.7%,居主导地位。2018年,新区建筑业产值18.82亿元,同比增长54.3%;王益区产值15.93亿元,同比增长15%;耀州区、印台区和宜君县产值分别为5.442.670.9亿元,较上年分别下降22.9%35.5%4.6个百分点。

 

  2、市外产值占比近半。2018年,市外建筑企业实现产值37.19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47.2%,比重较上年提升5.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年提升112.9个百分点。

 

  (三)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8.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7%,增速较上半年和三季度分别提升6.811.2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面积116.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7%。从施工面积和新开工情况来看2018年全市建筑业市场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改观。

 

  ()建筑工程产值居主导。2018年,全市市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工程产值35.35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较上年提升9.9个百分点;完成安装工程产值4.19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提升25.9个百分点;其他产值1.93亿元,同比下降27.9%。三种产值结构占比为85.210.24.6

 

  (五)市内企业本年新签订合同额快速增长。2018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招商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全市建筑企业紧抓市场机遇,积极承揽各项工程,截止四季度末,市内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52.29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较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合同额的持续增加为全市建筑企业明年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建筑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小、大企业少。市内48户建筑企业中,产值过2亿元的企业4户,仅占8.3%;产值1亿元-2亿元的8户,占比16.7%;其余36户企业产值均在亿元以下。全省百强建筑企业中铜川仅1户,大企业数量较少。

 

  (二)市内企业市场份额回落。2018年,市内、外建筑企业产值比重52.8:47.2;其中,市内企业比重较上年回落5.9个百分点,市外企业比重提升了5.9个百分点。市外企业产值增速高于市内企业且增速提升幅度高于市内企业。市外企业产值增速高于市内企业31.6个百分点,市外企业产值增速较上年提升112.9个百分点,高于市内企业增速提升幅度106.2个百分点。

 

  ()资质低,拓展市外市场能力不足。目前,市内建筑企业中无特级资质企业;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仅2户,二级资质的17户,占比39.6%;其余均为三级以上及暂定资质类型企业。市内建筑企业资质低的状况较为突出。2018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的产值0.16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仅有0.4%。资质低、竞争力弱,严重影响企业开拓外部市场能力。

 

  三、几点建议

 

  (一)重规划实施扩规模。结合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建筑业发展状况,对标梳理发展差距和存在问题,加快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快公共建筑、地下综合管廊、立体停车场、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建设,扩大建筑业规模,推动建筑行业提升发展水平。

 

  (二)抓工程质量促生产。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根基。引导市内企业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时间节点要求,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加强工程进度管理,强化质量检查和过程控制,合理调度资金和原材料,打造精品工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市场份额。加大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对中小建筑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增加中小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加大部门协作力度,强化对市外来铜施工建筑企业监管,全面反映全市建筑行业发展状况。

 

  (三)强经营管理提水平。积极借鉴大企业、大集团管理和经营模式,改进和提升市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或特种施工资质的企业,构建全市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提升市内建筑企业竞争力。围绕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从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施工方案、人员培训、技术保障、材料供应等环节全面建立规范化工作流程,切实抓好对标落实,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和业务指导,从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节能环保、资质评定等方面出台扶持建筑企业发展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支持市内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走出去”,扩展域外市场、谋求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