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奋力追赶超越、精准施策,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力度,着力推进文化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宝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
一、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单位数量快速增加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截止2018年末,宝鸡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46户,比上年末增加38户,增长35.2%,其中文化制造业19户,增加4户,增长26.7%,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9户,增加2户,增长11.8%,文化服务业108户,增加32户,增长42.1%。
2、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2018年,宝鸡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44.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从行业类别看,文化产业9个行业有6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增速超过20%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内容创作生产营业收入1.22亿元,增长1.19倍,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营业收入6.54亿元,增长72.3%;文化投资运营营业收入0.36亿元,增长34.6%,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1.42亿元,增长24.4%;增速为负的行业有2个,分别是:创意设计服务1.20亿元,下降4.4%;文化消费终端生产0.07亿元,下降6.6%。从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74亿元,增长15.0%;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66亿元,增长40.8%;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下降6.5%。
3、文化产业投资高速增长
2018年,宝鸡市文化产业投资增长56.7%,宝鸡文化艺术中心、扶风县诺泰包装产业园、陇县秦源文化产业园三期建设工程、东湖景区东湖扩建项目、陕西灵山先秦古镇生态文化产业园、饮凤苑湿地公园建议项目及六营民俗村建设工程、麟游县九成宫文化、千阳县文化艺术中心等众多文化项目的建成,进一步夯实了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4、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宝鸡市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落地见效,全市文化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文化服务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推动宝鸡市文化企业整体盈利水平高速增长。2018年,宝鸡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85.8%。其中,文化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1.22倍。宝鸡鼎顺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陕西九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陕西旅游集团岐山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太白山(集团)眉县索道建设有限公司、陕西省红河谷森林公园等企业营业利润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5、文化服务业单位是吸纳从业人员的主体
2018年,宝鸡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达到10779人,增长1.2%。按产业类别分,文化服务业吸纳的从业人员最多,为6105人,占56.6%;文化制造业从业人员为3886人,占36.1%;文化批零业从业人员788人,仅占7.3%。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
一个产业的兴盛,必须依靠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作为支撑。从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看,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尤其缺乏龙头和旗舰型企业。2018年,宝鸡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户,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比重仅8.9%,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约化程度低,从文化产品看,宝鸡市尚未在全省、全国形成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2、产业结构不优
文化产业涉及国民经济146个行业小类,宝鸡市的文化产业仅涉及32个行业,占全部文化产业行业数的21.9%,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行业覆盖面较低。从九大行业类别看,文化装备生产行业单位数仍然为零。从三大产业板块看,规上文化制造业仅覆盖50个行业小类中的3个,限上文化批发零售业仅覆盖22个行业小类中的5个,规上文化服务业仅覆盖74个行业中的24个,主要以图书、报刊零售业、工业美术及收藏品零售等文化用品,以及包装装潢印刷设备和文化用机制纸生产和销售为主,而影视制作、软件开发、创意动漫、网络传媒、文化娱乐、广告会展等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则较为薄弱。
3、骨干企业增速下滑
2018年,宝鸡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上半年8.3个百分点,骨干企业营业收入低,是影响全市增速低于全省的主要因素。营业收入过亿元的13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占宝鸡市文化产业的比重为68.4%,同比增长15.6%,增速低于全市5.9个百分点,其中扶风县金秋印务包装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由上半年的21.4%下降为负20.6%、宝鸡好猫实业有限公司由上半年的21.4%下降为负1.2%,大型文化企业增速持续下滑、支撑引领作用不强,是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一方面,人才总量、质量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缺乏各类文化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特别是既懂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又懂市场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创新意识薄弱,部分企业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对提高核心竞争力关注不多,紧迫意识和自主意识不强。企业创新型研发能力有限,因人才短缺自主开发能力不足,普遍缺乏造血功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内涵不足。
三、加快发展宝鸡市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1、打好基础,培育龙头文化企业
文化企业数量少已经成为制约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短板之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进一步加大规上文化企业的培育。建议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及时跟踪、针对性扶持有条件的单位申报“四上”文化产业单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文化产业转型,以增加新鲜血液和巩固现有优势产业的双轮驱动方式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优中选优,重点扶持打造大型文化企业,树立宝鸡市文化企业典型,使其成为引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2、强优补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宝鸡文化产业优势在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艺发展丰富多彩,短板在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薄弱,在充分发挥宝鸡市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方面优势的同时,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全方位融合互动,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创意、动漫游戏、微电影、网络传媒等新兴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做到以优带短、强优补短,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3、搭建平台,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而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是文化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其质量、结构、数量等都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宝鸡市应重视教育与人才建设,设立文化产业职业培训机构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积极培养与文化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优秀的外来人才加入宝鸡市的文化产业建设活动中,在今后的发展中注重对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培育良好的产业创新环境,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文化要求。
4、加大投入,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以补助、贴息贷款和奖励等多种形式对宝鸡市文化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将发展文化产业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各级财政部门要逐年增加财政文化投入,加大对初创且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的资助力度;二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企业继续给于表彰奖励;三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确保其相关所需经费按比例逐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