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季度,榆林市完成规模以下小微企业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规模以下小微企业总体运行平稳,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良好,减税降费政策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效果明显,但小微企业市场需求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
一、全市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调查问卷显示,有49.4%的小微企业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在此情况下,企业大多并无招工需求。企业的生产设备老旧、生产人员技术更新缓慢,生产材料损耗不断减少,生产成本降不下来,企业效益得不到提高。
2.市场竞争力弱。调查问卷显示,有53.3%的小微企业产品订货量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而大多数原因都是市场需求不足。近年来由于经济回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运行强势增长,工业行业市场竞争力愈加激烈,面对企业规模的明显差距,小微企业竞争力薄弱,市场占有率较低,需求也随之减弱,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加。
3.资金流动趋紧。小微企业多数在资金链上处于弱势,企业资金回笼慢、拖欠问题较严重。面对流动资金越来越紧张的问题,多数企业也未能向银行贷到作为企业周转运行的资金款项,最后只能转向利息偏高的民间借贷,企业发展严重受限。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58.4%的企业表示当前企业资金的流动“紧张”,资金周转困难提高了企业的负债水平,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4.企业人才和创新能力不足。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经营灵活,有其优势,但在管理上难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多实行家族式、封闭式管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高素质人才难以进入管理层,员工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与外部竞争和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管理队伍和高层次人才,使小微企业难以在行业立足。
二、建议
1.为了推动榆林市小微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度。面对企业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资金,加大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落地,使其尽快突破资金短缺的瓶颈。
2.企业想取得长远发展,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外,自身需积极提升竞争力。首先要提高其管理水平,全力释放产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尽快摆脱资金周转压力;其次要提高其生产技术,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加快更换老旧设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对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从而有效地减轻市场压力。最后要打破传统生产观念的禁锢,在生产稳定的前提下,考虑将重心适当转移至产品创新研发,以达到其自身长久高效的良性运转。
3.充分发挥榆林高新区高科企业孵化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各县区、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小微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全市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高度重视青年人创业工作。认真研究青年创业创新的需求,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拓宽创业渠道,有针对性地完善支持青年创业的政策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为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发展预测
2019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而逐渐提升,产业结构也有望得到不断地优化。另一方面,在全市加快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全市将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促进全市规模以下小微企业的总体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下小微企业有望呈现承压前行,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