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商洛:强优补短开拓奋进 追赶超越同步小康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商洛:强优补短开拓奋进 追赶超越同步小康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3-01 15:10
字号:
打印

  近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大力实施“五新”战略,全力推进“五大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新步伐。

 

  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根据《陕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级统计监测方案》测算,2017年商洛小康指数为86.94%,比2016年(86.10%)提高0.84个百分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呈上升趋势。

 

  从陕南地区看,2017年商洛市小康指数分别低于安康(89.79%2.85个百分点,低于汉中(91.41%4.47个百分点,处于陕南末位。

 

  从商洛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的五大方面来看,资源环境和文化建设比2016年有所回落,资源环境比2016年下降了2.38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比2016年下降了2.79个百分点,回落幅度相对较小。其他三个方面经济发展、民主法制、人民生活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民主法制比2016年提升8.21个百分点,升幅最大。

 

  从商洛小康社会35项具体指标来看,指标评价值达到100%的共有12项,与2016年相同;指标评价值在90%100%之间的有9项,比2016年多4项;指标评价值在80%90%之间的有1项,比2016年少5项;指标评价值在60%80%8项,比2016年多3项;指标评价值在60%以下的有5项,比2016年多1项。

 

 

  1、经济发展方面

 

  2017年商洛经济发展指数为78.67%,比2016年(76.6%)提高2.07个百分点,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六项监测指标中:(1)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连续两年均达到100%;2)互联网普及率指数评价值为69.63%,比2016年(100%)降低30.37个百分点,为降幅最大指标项;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评价值为72.25%,比2016年(74.13%)下降1.88个百分点;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评价值为76.20%,比2016年(79.07%)降低2.87个百分点;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评价值为15.73%,比2016年(12%)提高3.73个百分点;6)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评价值为100%,比2016年(71.8%)提高28.20个百分点,为增幅最大指标项。

 

  2、民主法治方面

 

  2017年,商洛民主法制指数为87.44%,比2016年(79.23%)提高8.21个百分点。在反映民主法治的四项指标中:(1)基层民主参选率评价值为96.77,比2016年(100%)下降了3.23个百分点;2)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评价值为36.67%,比2016年(35.33%)上升了1.34个百分点;(3)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评价值连续两年均达到100%;(4)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评价值为94.4%,比2016年(81.60%)提高了12.8个百分点。

 

  3、文化建设方面

 

  2017年,商洛市文化建设指数为83.77%,比2016年(86.56%)降低2.79个百分点。在反映文化建设的四项监测指标中:(1)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评价值为62.90%,比2016年(64.33%)下降1.43个百分点(2)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评价值60.76%,比2016年(91.35%)下降30.59个百分点,为降幅最大的指标项,严重制约着文化建设指数的提升;(3)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评价值达到99.04%,比2016年(98.71%)提高了0.33个百分点;(4)“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评价值连续三年均达到100%

 

  4、人民生活方面

 

  2017年,商洛市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惠民增收政策,高度重视民生工程,采取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商洛市人民生活指数为89.56%,比2016年(88.93%)提高0.63个百分点。在反映人民生活的12项监测指标中:(1)失业率、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恩格尔系数四个评价值均已达到100%,其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新增指标;(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为98.56%,比2016年(89.88%)提高8.68个百分点;(3)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为58.22%,比2016年(60.87%)下降2.65个百分点;(4)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评价值为73.27%,比2016年(80.50%)下降7.23个千分点;(5)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评价值为91.43%,比2016年(97.14%)下降5.71个千分点。(6)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评价值为93.8%,比2016年(89.85%)提高了3.95个百分点;(7)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为64.91%,比2016年(55.71%)提高了9.2个百分点,为增幅最大指标;(8)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率评价值为58.56%,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8.70%,均为新增指标。

 

  5、资源环境方面

 

  2017年商洛资源环境指数达到92.85%,比2016年(94.96%)降低2.11个百分点。在反映资源环境的9项监测指标中:(1)单位GDP能源消耗(2010年不变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两个指标评价值连续3年均达到100%,单位GDP用水量(2010年不变价)、单位GDP能源消耗(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为100%,均为新增指标;(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值为97.91%,比2016年(92.86%)提高了5.05个百分点;(3)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评价值达到98.23%,比2016年(93.92%)提高4.31个百分点;(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评价值均比2016年降低约30个百分点,严重制约着环境指数的提升。(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评价值为84.36%,为新增指标。

 

  二、问题及短板

 

  2017年,商洛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加快,成效显著,但从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5个方面35个评价值中仍有5个评价值低于60%,比2016年多1项。5方面中资源环境下降了2.38个百分点,文化建设下降了2.79个百分点,35个指标中12个指标评价值与上年相比有所降低。另外,互联网普及率指数、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生活垃圾处理指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四项指标降低幅度较大。

 

  1、经济实力仍然不强。近几年全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也凸显出许多问题。全市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规模不大、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品牌创新,部分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经济发展是商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阻力。

 

  2、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商洛第三产业发展远远慢于全市经济及第二产业的发展。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9.5%11.4%,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为8.5%。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虽稳步向前,但总体相对缓慢。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评价值为62.90%,低于2016年(63.44%),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评价值成下降趋势,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小康目标相对比较困难。

 

  3、守牢生态底线仍然不能大意。全市资源环境方面实现程度2017年为92.85%,而2016年为94.96%,下降了2.11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达到92.85%,主要是生活垃圾处理指数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评价值相对较低,这都是需要高度重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补齐环境治理方面的短板,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有关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商洛追赶超越的重要一年。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振兴川陕革命老区、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等重要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力争提前实现2020年商洛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一是促经济稳增长,加快小康进程。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十件大事”,抓好18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必康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库暨大数据交易平台等78个续建项目,推进盘龙药业技改等102个新建项目;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支持县区办好客商大会。瞄准国际国内500强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引才引智,鼓励“商洛能人”返乡创业。健全完善招商项目落实机制,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持续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县区产业发展,推进形成资源协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新格局。同时,加快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创建多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促进经济不断增长,不断加快小康进程。

 

  二是调结构促转型,推进产业升级。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紧扣“763”行动方案和分产业行动计划,发挥战略规划领导小组和8个产业推进组作用,滚动实施100个重点支撑项目,培育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新体系。抓好海恩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国漆科技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5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施30个企业技改项目,推进中药配方颗粒、非金属产业延链等前期项目,策划包装10个投资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延长一批重点产业链条;壮大工业实体经济。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本土企业,每县区发展产值过亿元企业2户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梯队计划,落实新纳规企业奖励政策,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家。全面落实“工业17条”,深入开展企业包扶活动,支持骨干企业满负荷生产,促进新建项目释放产能,帮助新纳规企业扩大规模。形成第二产业优化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要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能源化工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是抓脱贫惠民生,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民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把富民始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优先位置,努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已出台的各项收入分配政策的同时,要根据商洛市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的问题。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做好商洛十大民生工程建设,全力以赴地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同时落实各项社会保险、职业培训、税费减免等政策,提高从业者技能和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以“七个一批”为抓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综合采取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持、健康保障、社会兜底等措施,统筹规划、聚力推进,确保2020年全市29.6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商洛百姓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四是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占据基础地位,它既关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关涉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更包括我们当下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必须把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问题,提高到我们党治国理政、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高度来认识、把握和践行。因此,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面推进各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势在必行。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积极促进文化消费,培养和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探索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努力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同时,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发掘农村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带动和促进农村文化市场消费。

 

  五是抓节能促减排,打造宜居城镇。按照国家要求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定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从而改善资源环境。商洛紧紧抓住西商一体化机遇,紧盯西安乃至关中上千万人口,充分利用全市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避暑躲霾、休闲度假、民宿康养等新兴产业,积极实施景区品质提升、旅游要素完善、精准宣传营销、基础设施提质等行动,着力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集中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中打造秦岭特色小镇,巩固提升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观、一路一风情”的新型城镇格局,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让我们城市的环境更加舒适,农村的生活更加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