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2018年延安市建筑业生产企稳回升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2018年延安市建筑业生产企稳回升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2-26 10:24
字号:
打印

  2018年,延安市建筑企业生产整体平稳,全市180个资质内(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下同)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3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三季度提高16.9个百分点。2018年延安市建筑业产值企稳回升,非公企业发展迅速,高资质企业带动力增强。

 

  一、建筑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充,经济贡献稳步提高

 

  (一)资质内企业规模不断扩充

 

  全市共有资质内建筑企业180个,比上年增加20个,增长12.5%,其中有施工量的企业170个,比上年增加19个,增长12.6%。其中二级以上资质企业110个,占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61.1%,比上年增加7个,增长6.8%。高资质企业的不断增加,为建筑行业由量到质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二)资质内企业产值实现快速提升

 

  2018年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37.43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6.39亿元,增长13.4%;安装工程产值12.27亿元,下降20.3%;其他产值8.77亿元,增长30.4%。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6.94亿元,可比价增速为3.0%,拉动二产增长0.21%,拉动GDP增长0.12%

 

  (三)资质内企业装饰装修产值增长迅速

 

  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装饰装修产值完成14.92亿元,同比增长1.02个百分点,装饰装修产值的增长,说明延安市建筑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活动从单一到多元化开始转变,各个领域开始涉及。

 

  (四)非公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共有非公资质内建筑企业152个,占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的84.5%,较去年同期的130个增加22个,增长16.9%;完成产值85.03亿元,占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的61.9%,增长23.9%。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中有施工活动的企业170个,占企业总数的94.5%,其中非公企业146个,占施工企业总数的81.1%;无施工活动的企业10个,占5.6%,其中非公企业为6个,占总数的3.3%。。

 

  (五)高资质企业带动效应明显

 

  全市二级以上资质企业完成产值122.51亿元,占资质内企业完成产值的89.2%,较去年同期增长6.4%;全市二级以上企业签订合同额188.51亿元,占资质内企业签订合同额的88.3%,较去年同期下降8.6%。同期三级及以下企业签订合同额和完成产值分别为25.04亿元和14.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7%56.0%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签订合同额略有下降

 

  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签订的合同额为213.5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上年结转合同额为105.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5%,本年新签合同额为107.6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2%。签订的合同额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后续增长动力不足。

 

  (二)企业规模县区分布差异大

 

  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中宝塔区128个,占全市企业总数的71.1%,完成产值占到全市的84.2%。除宝塔区以外其他12个县区共有资质内建筑企业52个,仅占企业总数的28.9%,完成产值仅占全市的15.8%

 

 

  (三)企业资质分布不合理

 

  全市180个资质内建筑企业中:一级资质企业6个,比上年增加2个,仅占全部企业数的3.3%,完成产值25.42亿元,增长22.8%,占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的18.5%;二级资质企业104个,比上年增加5个,占比为57.8%,完成产值97.09亿元,增长2.8%,占总产值的70.7%;三级资质企业有70个,较上年增加13个,占比为38.9%,完成产值14.93亿元,增长56.0%,占总产值的10.9%

 

  (四)资质过于单一,承建领域仍有空白

 

  资质内企业中以房建资质为主的企业144个,占资质内建筑企业总数的80.0%,完成产值118.53亿元,占总产值的86.3%;公路工程资质企业6个,占比为3.3%,完成产值2.26亿元,占比为1.7%;市政道路工程资质企业13个,占比为7.2%,完成产值3.19亿元,占比为2.3%;水利工程资质企业4个,占比为2.2%,完成产值1.55亿元,占比为1.1%;安装工程资质企业5个,占比为2.8%,完成产值1.24亿元,占比为0.9%。本地建筑企业专业结构偏重于房屋建筑业,在桥梁、路桥、电力、水利、化工等领域企业少,高资质企业更少。

 

  (五)建筑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

 

  建筑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延安市的建筑企业经营规模小,资质等级偏低,具有高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没有相应的资质和资金能力参与竞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设备落后,生产经营竞争力不强。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仅有14个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13个持平,56个减少;新开工工程进度较上年同期提升的仅有27个建筑企业,101个持平,55个减少;企业盈利状况仅有27个盈利,105个持平,51个减少。延安市很多大项目,大工程都被外地资质高的、资金雄厚的大型建筑企业承包,本地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占有率仍然很小,在市外市场影响力小,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中标份额偏低,贡献率不高。

 

  三、建议及对策

 

  (一)科学规范建筑市场

 

  一方面是要做好建筑行业的市场管理并及时为本市的建筑企业提供服务,确保各企业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市场信息。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招标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对施工企业要严格资质审查,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二)积极开拓外地建筑市场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建筑企业必须通过各方面提高自己,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提高资质内建筑企业在本市、市外和省外建筑市场的份额和整体竞争力。

 

  (三)加大企业培育均衡发展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扶持本地龙头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扶优扶强,优化专业类别结构和布局,扶持高等级资质企业、专业企业发展,打造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做专做精、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比例协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建筑业发展格局,促进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服务业转变,增强本市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抓住当前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有利时机,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整合企业有效资源,作大企业规模,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层次,支持和帮助提升企业资质等级,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