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品质西安”建设,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确保“铁腕治霾•保卫蓝天”工作强力推进,全市工业企业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燃煤削减工作,工业领域节能成效显著。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3.4%。
一、综合能源消费特点
综合能耗震荡下行。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由年初的增长态势,震荡回落,1-9月能耗增速由正转负,1-12月达到全年最大降幅3.4%。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74.6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4%,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3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和1-11月分别扩大1.8和1.1个百分点。
六大高耗能行业下降较快,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拉动作用增强。2018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31.85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78.8%,能耗同比下降4.6%,降幅比前三季度和1-11月分别扩大2.5和1.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3.7个百分点,比1-11月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8.6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4.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和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分别下降2.6和3.3个百分点。
非高耗能行业小幅增长。2018年,29个非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2.8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增速比前三季度和1-11月分别提高0.9和1.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0.3个百分点。29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能耗增长,增长面达48.3%。其中,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能耗增长较快,增速均在35%以上,分别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增长0.2和0.1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能耗同比增长4.7%,但由于占比大,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0.2个百分点。
重点监测企业能耗降幅较大。2018年,25家重点监测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09.48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5%,能耗同比下降6.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25家重点监测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的有14家,下降面达56.0%。
二、能源品种消费结构优化
主要能源品种消费结构优化。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6个主要能源品种消费合计占全部能源消费的99.6%。其中,煤炭消费占比77.8%,比去年同期降低1.9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占比7.5%,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占比11.1%,比去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
煤炭消费同比减少43.03万吨。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1199.12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3.03万吨。其中,西安(不含西咸新区)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555.6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0.23万吨;西咸新区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643.5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2.80万吨。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共有煤炭消费企业35家,比去年净减少88家,其中电力生产企业5家煤炭消费量合计843.59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1.92万吨;供热企业11家煤炭消费量合计142.8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97万吨。
电力消费降幅扩大。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95.45亿千万时,同比下降2.5%,降幅比前三季度和1-11月分别扩大1.5和0.3个百分点。25家重点监测企业电力消费54.04亿千瓦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的56.6%,电力消费同比下降3.2%,降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7个百分点。
三、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加工转换效率“三升一降”。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加工转换总效率55.9%,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42.3%,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热电联产效率50.4%,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供热效率82.1%,比去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扩大。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7%,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4.3个百分点。35个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下降面达62.9%。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较大,均超过20%。
四、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能源消费集中度高,未来节能压力不容忽视。当前良好的节能形势主要得益于铁腕治霾、煤炭削减工作的大力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同比减少43.03万吨。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有煤炭消费的企业基本集中在电力、热力企业,煤炭削减潜力很小。同时,规模以上工业75.5%的能源消费集中在25家重点监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技术先进,后期技术节能空间有限。
二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升多降少,部分产品综合能耗高于全省。2018年,全市重点监测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有6项,其中仅有万米布混合数综合能耗和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同比下降,其余4项均增长。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15千克标准煤、2.19千克标准煤。
五、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前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刚性需求。因此,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力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坚持节约优先,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对高耗能行业与重点耗能企业监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集中度高,78.8%集中在六大高耗能行业,75.5%集中在25家重点耗能企业。要加强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监测,根据能耗指标变动情况进行判断预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警调控政策,根据形势适时启动,防止高耗能企业能耗过快增长。
三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针对单位产品能耗较高的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企业,积极推进技术更新改造,提高生产工艺,降低产品单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推动高耗能行业不断创新,逐步淘汰效率低、耗能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