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延安综合能源基地,积极实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坚持以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需求,原煤生产销售呈现低位运行略有增长的态势。
一、原煤生产情况
(一)分月度看,高开低走,逐步回升略有增长。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原煤5112.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9%。一季度增长3.3%,回落到1-5月与去年持平,上半年仅增长0.3%,后半年逐步回升到1-8月增长3.3%,1-11月增长5.2%的全年最高水平。
(二)分县区看,两降三增。全市规模以上原煤生产企业36户,分布在宝塔区(1户)、延川(3户)、子长(14户)、富县(3户)和黄陵(15户)五县区。
2018年,宝塔区生产原煤305.79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6%,占全市的6.0%;延川县生产原煤42.0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9%,占全市的0.8%;子长县生产原煤1344.5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占全市的26.3%;富县生产原煤417.04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8%,占全市的8.2%;黄陵县生产原煤3002.6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占全市的58.7%。全市原煤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子长、黄陵两县,单位数占到全市的81%,产量占全市八成以上,两县原煤生产对全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子长县拉动全市增长3.9个百分点。
(三)从隶属关系看,省属占比大但增速慢,市属占比小增长快,县及以下略有下降。2018年,省属煤矿生产原煤2829.1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占全市的56.6%;市属煤矿生产原煤739.1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1.3%,占全市的14.4%;县属煤矿生产原煤285.29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8%,占全市的5.6%;其他煤矿生产原煤1195.47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0.4%,占全市的23.4%。省属拉动全市增长1.5个百分点,市属拉动全市增长2.6个百分点。
(四)从全省来看,总量处于前列,增速缓慢。2018年,在全省有原煤生产的八市中,全市原煤产量5112.09万吨,居全省第三位,低于榆林(45572.11)和咸阳(6376.44),增速位居全省末位。
二、原煤销售和库存情况
(一)销售稳定增长。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原煤生产企业销售原煤4116.5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3%。销售增速最低的上半年也增长3.7%,最高的1-2月增长11.1%,各月原煤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原煤销售回暖。
(二)库存下降。截止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原煤生产企业库存15.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57.0%。最高的6月末库存42.0万吨,最低的12月末库存仅15.8万吨。其中:2月末、10月末、11月末原煤库存分别为33.7万吨、28.2万吨和23.2万吨,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0.4%、16.5%和21.0%,销售旺季库存量减少,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占比低发展水平不高。全市规模以上原煤生产企业户数居全省第二位,仅低于榆林,占全省的12.2%;产量居全省第三位,仅低于榆林、咸阳,占全省的8.2%。
(二)县及以下企业竞争力不强。2018年,全市有县及以下原煤生产企业27户、占全市的75%,产量仅占全市的29%,县及以下原煤生产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三)原煤生产增长乏力。全市规模以上原煤仅增长3.9%,低于全省(13.4%)9.5个百分点,处于全省末位。
四、几点建议
1、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获批的有利时机,加快建设现代化煤炭企业,尽快投产达效,尽早入库、入统成为新的增长点。
2、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目前,全市一些小煤矿生产力水平低,安全保障程度低,资源利用不充分,客观上需要总结和推广一些地区行之有效的经验,鼓励大中型煤炭企业对中小型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3、搞好原煤营销努力开拓市场。在当前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全市要紧紧抓住煤炭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大对煤炭市场的营销力度,不断提高外省、市客户的知晓率,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