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商洛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扩大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商洛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扩大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2-13 09:00
字号:
打印

  2018年,商洛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不断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扩大。

 

  一、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

 

  单位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经济持续发展。从数量看,2018年规上服务业1-12月在库单位81户,与2017比增加23户;2018年年末培育入库17户,因其他原因申请退库3户,净增加14户规上服务业企业,2019年初在库单位数达到95户。规上服务业单位数量不断增加。

 

  从总量看,全市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增加值28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8.1亿元。

 

  从增速看,服务业本年累计增长6.7%,与半年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与一产、二产比,高于一产落后于二产。

 

  从占比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实现35%,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9%

 

  从结构看,三产结构呈现11.5:53.5:35,与去年同期12.3:55.2:32.5的结构比,一产和二产呈回落态势,三产呈不断扩大的态势。服务业经济持续发展,继续发挥对GDP增长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经营良好,收入稳定增长

 

  经济稳步发展,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经营收入稳定增长。20181-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有4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增速在40%左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五个门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占比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大行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合计贡献85.8%,拉动增长15.2个百分点。

 

  服务业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从对全市43家服务业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看,72.2%的企业反映经营状况良好和平稳;61.1%的企业反映营业收入增加和持平。

 

  总体来说,在全市经济稳步发展中,服务业也顺势而为,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

 

1-12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三、行业发展不均,短板依旧存在

 

  随着全市服务业的稳步增长,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持续增强,但行业发展不均衡,短板仍然存在。一是从目前在库企业数量上看,全市房地产业中达到规上标准的物业管理公司仅2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达标企业仅1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达标企业3家;教育行业达标5家,平均一县一家都达不到。二是“幸福产业”发展不均衡,企业规模整体偏小。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六大幸福产业中旅游景点管理企业数量多,但健康、养老产业企业单位数量少,且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三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中商州区占比达到82.6%,其他六县合计只占17.4%,县域间发展不平衡尤为明显。

 

  四、优化行业结构,加强短板培育

 

  优化行业内部结构,补齐短板行业,需要加强企业培育工作。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幸福产业。紧抓全域旅游新契机,依托商洛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与之有关的旅游、健康及养老行业,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发展“候鸟式”和“度假式”养老,建设一批高端养生养老中心。二是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简化相关手续办理,减少对民营资本的限制条件,培育相关行业的法人企业。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市涉及文化产业的规上服务业企业仅有4家,年营业收入仅2000万左右,规模还是偏小。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大对这些领域的资金投入,规范文化产业市场,出台扶持政策,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消费的结构升级的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