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多难抉择,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商洛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沉着应对挑战,奋力克难攻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商品流通领域在不断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带动小微企业持续发展,全市商品流通领域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
一、消费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1.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95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8.89亿元,同比增长9.8%。从2-12月的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长情况来看,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月度增速波动较大,累计增速呈稳中趋缓的态势。
2018年2-12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2.城乡同步发展,乡村消费快于城镇,城镇消费仍是主力。
从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2.06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城区消费实现40.83亿元,同比增长10.5%,较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2.89亿元,同比增长11.2%。从城乡比重上看,城镇消费占75%,仍是消费的主力。
3、餐饮收入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商品销售的增长速度。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的增长略快于商品零售的增长。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23.07亿元,同比增长11.4%;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91.89亿元,同比增长10.9%。
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的经营情况明显好于批发业。
从流通领域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33.2亿元,同比增长4.3%;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20.8亿元,同比增长12.3%;住宿业实现营业额7.98亿元,同比增长11.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7.27亿元,同比增长14.8%。
5、从商品类别看,占比较大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中西药品类商品快速增长,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较快增长,吃类商品保持稳定增长,汽车类商品销售呈现增速回落的趋势,与去年同期比回落幅度较大。
2018年商品类值表
6、电商发展逐步稳定,全市限额以上企业1-12月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1.47亿元,同比增长9.2%。
二、消费市场的基本特点
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限上比重不断扩大。
各市场管理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各项手续办理程序,市场准入方便快捷,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培育达标的限额以上单位纳入统计联网直报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全年纳入新法人单位42家,个体户2家,提高了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为更科学的反映全市消费市场及商品流通领域的变化奠定基础。
2、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批零住餐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得到落实,批零住餐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至2018年底,批零住餐民营企业在库数量为242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民营企业实现销售额(营业额)83.7亿元,同比增长87.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个百分点。
3.政策引领,多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成效显著。
全市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相继出台的旅游与农业、林业、文化等行业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全域旅游战役”为抓手,以国家高A级景区、国省旅游度假区创建为载体,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人才保障、项目扶持等措施,全面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市4A级景区、特色小镇、现代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等旅游项目数量增多,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到位,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来商休闲度假。2018年来商游客5851.36万人次,同比增长22.4%,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27.68亿元,同比增长25.7%,游客的增多带动当地旅游产品销售良好,有效的带动消费增长。
4.人口的增加对消费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消费是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它既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的。人做为消费的主体,直接影响着消费水平的变化,人口总量的增加直接扩大了消费群体规模。全市2018年出生人口25591人,死亡人口14259人,自然增加11332人。出生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对吃、穿类商品的需求,对本地消费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5.居民收入的增长,促进了消费增速的提升。
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2018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4484元,同比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491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112元,同比增长9.5%。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三、消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培育市场主体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从全市的在库企业变化情况来看,2018年新增了44家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及个体户,但同期退出或转入限额以下的单位有27家,其中法人单位17家,个体户10家,实际限上单位净增加17户,与去年比净增加的单位个数有所下降。从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上看,今年的限上比重与去年持平,本年纳入的新企业仅能弥补由于多家销售汽车的4S店及华润万家等企业退出造成的空缺,由此可见,新纳单位的规模还是偏小。
2、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冲击着本地实体零售企业的发展。
本地实体零售企业受“互联网+”营销方式及大型连锁企业的冲击比较严重,分流本地消费,本地实体零售企业经营情况越来越难。一是电商发展影响。各种网络平台相继推出,网商从价格优势上打压实体零售企业。二是微商的迅速扩张影响实体零售企业。各种手机APP的广泛应用,朋友圈微商的商品推介,消费者对于需求商品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手机购物的便捷,使得消费者进店购物的欲望下降,严重的影响实体零售企业的发展。三是大型连锁企业的入住分流本地消费,使得本土实体零售企业经营情况越来越难。例如华润万家、肯德基和即将开业的万达广场,这些连锁企业的商品品种齐全,质量上乘,给本地消费者带来了更舒适、更高端的购物体验,吸引了当地消费者,对它周边的本土实体零售企业那是严重的打击,本土企业只能靠更多的让利活动去竞争,造成本土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人口总量偏少,城镇化率低,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制约消费进一步增长。
一方面,全市行政区划面积约1.9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0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112万人,城镇化率47.12%,在全省居落后的位置。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相比,全市的人口总量少,城镇化率低,支撑消费增长的主力就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相对滞后,收入水平低于关中平原城市,所以外出务工人数居高不下,据人社部门统计,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46.6万人,这部分外出人员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创收,但同时也形成了消费的外流。
四、促进消费市场良好运行的几点建议
1、全力做好在库企业的监管与新企业的培育工作,强化服务意识,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从现有的限额以上法人企业结构看,全市仅有2家大型企业,中型企业35家,小微企业共190家。近两年新纳入统计的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均是小微企业,本年退出的也全部是小微企业,说明小微企业的经营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存活能力差,相关部门应针对这部分企业加强监管与服务,与企业经营者多沟通,了解企业经营的难处,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多给企业经营者提供机会,鼓励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
2、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收入。
全市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的仍以生态型资源为主,例如:金丝峡景区、天竺山景区、牛背梁景区等,这些多是自然风景,且景色雷同,受季节的影响比较大,各旅游公司设计线路时只会考虑其中一个景点,其他景点就会被取消。游客自驾游时也只会选择这些景点中宣传力度比较大,名气比较大的一至两个景区,其他地方就会被忽略。各景区景点为游客提供的体验性项目较少,服务行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等因素都影响着游客来商旅游时的获得感。未来,我们要在如何留住游客,如何增加消费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提供更加丰富的具有商洛特点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对商洛的印象感。
总之,2018年商品流通领域呈现“稳”的特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增速趋缓是未来一年的趋势,我们要面对压力,充分认识发展不足,努力补齐短板,在“稳”的基础上谋取发展的新途径,实现收入持续增长,人民幸福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