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安市四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报告
2018年以来,西安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随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有所好转,全年规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41.8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3.2%,与前三季度相比,回落0.5个百分点。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运行特点
(一)企业本季生产经营总体平稳
四季度填写问卷的166家企业中,本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占13.3%,比三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46.4%的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一般;40.3%的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不佳。
(二)企业库存处于正常水平
从本季度企业产成品库存数量看,4.2%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产成品库存数量“高于正常水平”,62.7%的企业认为“处于正常水平”,33.1%的企业认为“低于正常水平”。
(三)五成多企业生产能力正常
调查企业中,52.4%的企业本季度生产能力“处于正常水平”,45.8%的企业“低于正常水平”,1.8%的企业“高于正常水平”。
(四)企业主要投资方向多元
本季度开发新产品、设备升级改造是企业投资的主要方向,选择这两项的企业数占比分别为13.3%和12.7%;其次分别是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和企业跨行业转型投资,比例分别为7.8%和1.2%。
(五)税收减免政策覆盖更多企业
调查显示,本季度,41.6%的企业表示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比例比三季度提高5.8个百分点;针对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覆盖面逐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上升快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随着物价、房价逐步上涨,工人生活成本上升,工资要求也不断提高,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快。在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中,50.6%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快,比三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认为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占44.0%;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后续发展。企业对未来生产预期不乐观。调查显示,预计下季度企业生产增速比本季度“加快”的企业仅占4.8%;预计“持平”的企业占51.8%,比三季度下降7.0个百分点;预计“减缓”的企业占43.4%,提高7.0个百分点。
(二)市场需求不足阻碍企业发展
小微工业企业以销定产,生产经营处于弱势地位,竞争能力较弱。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状况。调查显示,47.0%的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市场需求不足,比例比三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本季度,企业产品订货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为49.4%,比三季度提高4.5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不足,订货量减少,导致企业产品库存增加。4.2%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产成品库存数量高于正常水平,比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三)企业资金普遍紧张
长期以来,资金不足是小微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受生产成本上升,一些企业为了拓展市场,销售产品大多采取赊欠方式,货款回收比较困难,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凸显。调查的企业中,资金很紧张(缺口20%以上)的企业占9.7%;资金缺口在1至20%的企业占30.7%;流动资金基本正常的占59.6%,比三季度下降1.0个百分点;没有一家企业表示资金宽裕。资金紧张,一方面是企业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快导致企业资金需求量上升;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难。有银行贷款和民间贷款的企业比例仅为5.4%和3.6%。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多手段化解成本上涨压力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降低“高成本”,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化解“高成本”。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强关联企业间的沟通协作,有效降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成本。二是实施技术改造。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降低原材料、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尽量把成本上升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用工的效率和效益,消除企业内部增加成本的因素,积极应对和化解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二)多方面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一是提高产品竞争力。不断进行设备更新和工艺改造,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价格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由政府成立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及时向企业提供有力的市场销售信息。三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手段,借助网络覆盖面大、方便迅捷、成本低廉等优势,寻找新的商机。线上线下结合,拓宽营销渠道,努力化解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三)多举措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一是政府部门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完善规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降低对规下工业企业担保收费标准。二是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服务和信贷产品创新。降低规下企业贷款门槛、利率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信贷审批流程。三是规下工业企业应强化自身管理,增强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