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公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县域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为了全面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状况,商洛市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全市34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重点非公企业进行调研,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创新、政策落实及融资、政府服务评价等方面的情况开展了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从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看,股份合作制企业1家,其他联营企业1家,私营企业30家,外资企业2家。
2.从企业所属行业看,采矿业1家,制造业16家,建筑业4家,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家,批发零售业4家,住宿餐饮业1家,房地产业1家,其他服务业5家。
3.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3家,小型企业27家,微型企业2家。
二、企业经营状况
1.从企业经营状况看,企业经济状况良好,均不存在产品积压、设备闲置、停产半停产、减员等状况。
2.从企业财务状况看,各企业财务状况基本稳定。11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18家企业财务状况基本稳定,收支较以往无大幅波动;5家企业收入稳步增长,流动资金充足、债务和风险控制合理,财务状况明显改善。
3.从企业下半年营业收入看,各企业下半年收入基本稳定。下半年营业收入比上半年增长15%以下的有12家,增长15%以上的有9家,持平的有13家。
4.从企业的经营成本看,22家企业成本较上年同期没有明显上升,12家企业成本较上年有所上升。成本上升的6家企业都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3家企业认为人力成本上升。企业在降低成本中相应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采取减少市场营销费的企业有18家,采取减少管理费用的企业9家,采取减少融资的企业4家,采取减少机器设备购置的企业3家。
5.从企业在市场推广及宣传投入看,各企业在市场推广营销方面都有一定的投入。从调查情况看,17家企业推广及广告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以内,10家企业推广及广告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5-10%,7家企业推广及广告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5-20%之间。
6.企业对下一阶段的经营发展情况来看,各企业对经营发展都有信心。有13家企业表示非常有信心,21家企业表示比较有信心。
三、企业融资情况
从企业融资方面看,融资环境有待继续改善。26家企业认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非公企业融资补贴方面做的较好,6家企业认为一般,2家企业认为做的较差;企业认为银行方面主要存在办事手续繁杂、忽视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不信任等问题。
1.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来源看,自有资金是企业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22家企业主要资金来源自有资金,12家企业主要资金来源银行贷款。
2.从企业资金需求看,各企业资金都略有缺口,需要融资。其中有14家企业融资目的是扩大生产规模,8家企业用于进行技术性改造或研发,6家企业为更好发展企业,抓住好项目,6家企业融资目的是归还贷款或充实流动资金。
3.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看,12家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比较容易,20家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困难,2家企业认为获得到贷款非常困难。24家企业认为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办事手续繁杂,10家企业认为银行存在的问题是贷款利率过高。
四、非公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营成本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部分企业也存在着“管理能力不足,影响企业发展”、“企业融资困难,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等问题。
(二)非公企业融资依旧困难。企业营运资金不足与融资能力弱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管理体制中,贷款条目过多,贷款手续繁杂、周期长,企业获取资金渠道受到影响;二是中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存在困难,还不如社会融资、寻找外资,但利率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和风险;三是少数企业只贷不还,缺乏信誉度。企业的贷款不得不面对一些金融业的“搭车”现象,比如贷款给承兑而不是给现金,贷出承兑后必须存如部分现款等等,企业只能去接受,变相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四是部分企业多元扩张,盲目发展,资金链出现断裂。
(三)非公企业用人存在困难。近两年随着物价上涨,员工的薪酬大幅提高,企业的用人成本大幅增加。主要表现:一是部分小微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市场用工行情波动起伏较大;二是企业发展资金有限,难以持续性地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造成企业员工流动较大;三是没有技术的一般劳动力富裕,容易招收,而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难求。
(四)企业研发投资较少,科技创新困难较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没有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更没有能力投入大笔资金搞研发活动和科技创新,持续做大做强的意愿和动力不足。
五、几点建议
1.提供人才技术保障意识。要转变对待非公有制企业的观念,积极引导非公有制投资者提高自身素质,鼓励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2.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意识。经济主管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办事程序,政府搭建平台做好银企合作相关事宜,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意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吸引外地企业到本市投资开发,带动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降低门槛,以资源引进技术,以市场开发带动产业开发。
4.解决发展资金上要有突破。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金融单位、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资金主渠道作用,建立企业信誉制度和定向联系制度,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守信用的中小企业给予贷款支持。二要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要广泛设立融资中介机构,要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注重资本运营,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三要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信用体系。进一步启动和利用民间资金,积聚民间资本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5.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推进政府管理向“服务型”转变,构建公开透明的“阳光型政府”和为民亲商的“服务型政府”,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主动为非公经济排扰解难,帮助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