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不断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奋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等文件,积极开展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施“科技企业小巨人”三年行动计划,研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创新驱动后劲不断增强。
一、2017年西安市研发费用基本情况
(一)从研发总量看,研发经费平稳增长
据省统计局反馈,2017年,全市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60.17亿元,比上年增加34.61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017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生产总值之比)4.82%,比上年回落0.38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省2.7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69个百分点。
图1:2013-2017年全国、全省、西安研发投入强度(%)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应用研究经费69.80亿元,增长4.6%;试验发展经费269.83亿元,增长12.8%。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7%、19.4%和74.9%。
图2:2017年研发经费按活动类型分各部分占比(%)
(二)从研发结构看,科研院所占半壁江山
1、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占41.0%。
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147.76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4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110.47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社会R&D经费的3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为1.46%,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
图3:2013—2017年R&D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情况
非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增长较快。2016年,资质内建筑业和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纳入研发统计经费统计。201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非工业企业R&D经费37.29亿元,同比增长29.7%,占全社会R&D经费的10.4%,其中建筑业R&D经费13.96亿元,增长53.5%,服务业R&D经费23.33亿元,增长18.6%。
2、高等院校占8.3%。
西安市教育资源雄厚,高校林立,人才众多,境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高水平的大学。2017年高等院校R&D经费29.94亿元,比上年下降0.6%,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8.3%,研发投入与西安市高校在全国的地位极不匹配。
3、科研院所占半壁江山。
西安市作为全国军工大省,拥有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比如航天4院、航天6院,中航618所,因此西安科研院所在西安研发地位首屈一指。2017年西安市科研院所R&D经费为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全市R&D经费的50.1%,其中国防科研院所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7.6%。
4、其它费用占0.6%。
其它费用主要包括省科技厅调查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2个行业事业单位研发经费,以及根据2009年R&D资源清查资料由省统计局推算的卫生和社会事业单位及农业等研发经费等。2017年,省统计局反馈其它研发费用2.07亿元,占0.6%。
图4:2017年研发经费来源各部分占比(%)
(三)从研发主体看,企业单位数占比高。
2017年全社会有R&D活动单位数680个,比上年增加86家,增长14.5%。680个单位中,企业单位数506个,占到74.4%;全社会R&D人员10.79万人,比上年增长9.0%,其中企业R&D人员5.33万人,占49.4%。
(四)从研发产出看,专利申请数大幅提高
2017年,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809.00亿元,同比增长13.7%。全社会R&D课题数4.26万项,增长7.5%。专利申请数8.11万件,增长75.9%,其中,发明专利4.04万件,增长117.8%;专利授权量2.50万件,下降34.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902件,增长18.2%。
图5:2013-2017年西安市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
二、和部分副省级城市对比情况
2017年,研发费用在200-400亿元的副省级城市有武汉、西安、杭州、南京、青岛、成都和宁波7个城市,以下对比在以上7个城市间进行。
(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首位。
在7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全社会研发费用396.82亿元,西安以360.17亿元在7个城市中居第2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4.82%,在7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位。
图6:2017年7个副省级城市研发经费情况
(二)规上工业研发经费占比排位靠后
从规上工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看,宁波以占比高达89.6%的比重居第1位,青岛以占比79.4%、杭州以占比61.0%分别居第2、3位,西安占比仅30.7%排末位。
图7:2017年7个副省级城市规上工业研发经费占比情况
(三)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排位靠后
2017年,从规模以上工业看,宁波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49.24%,居第1位,南京居第2位。西安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43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0.98%,高于武汉及成都。
图8:2017年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
(四)专利授权比较低
2017年,西安专利申请量81110件,仅次于成都居第2位。说明西安研发热情和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强。但是从专利授权情况看,西安授权比(授权量/申请量)仅为30.9%,在7个城市居仅高于青岛,说明申请专利的技术含量还不是很高。
三、存在问题
从7个城市的对比情况看,全市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研发主体分布不均
2017年,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仅为30.98%,占比较低,在7个城市中排位靠后,远远落后于宁波、南京等城市。从规上工业内部看,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单位占比高。2017年,有研发活动的大型企业49家,占大型企业总数的72.1%,小型及微型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单位占比均低于30%,体现出企业规模越小,研发活动越少的特点。
(二)研发经费分布不均
2017年,西安规上工业研发经费在全社会占比仅30.7%,远低于宁波、青岛等城市,在7个城市中排末位。一直以来,科研单位历来是西安主要的研发主体,并在长期积淀中占据大量的研发资源。2000年和2009年两次全国R&D资源清查,以及常规的科技年度统计资料都显示,单位数占全市10%左右的科研单位,其R&D经费支出占全市的半数以上。
(三)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力度不够
从专利的授权情况看,西安的授权比较低,说明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力度不够。从研发类型看,基础研究占比低。通常将研发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发达国家R&D投入比例大致是基础研究占10%-15%,应用研究占25%-35%,试验发展占60%-70%。从2017年研发活动类型看,西安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试验发展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7%、19.4%和74.9%,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比重较低。
四、加强研发建议
(一)科技金融结合,提高企业研发主体地位
完善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承担较高风险、较低收益的非对称收益风险机制,降低科技企业融资门槛及融资成本。大力开展适用于西安经济、解决西安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使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资金向企业倾斜,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自主研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及吸收技术入股等形式取得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构建设,在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二)落实研发税收减免政策,积极继续减轻企业负担
研发成本过高是严重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政策,引导企业提高依法纳税意识,做好研发费用归集等基础性工作,严格执行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企业减负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范围,把结构性减税纳入目标任务,建立监督机制,让国家的减负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抓住创新改革试验机遇,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
抓住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实施“全面创新改革推进计划”,深入推进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光机所和有色院等试点单位已形成的“一院一所”经验。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人才、智力和技术为要素,企业以资金、设备为要素,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