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抢抓西部大开发、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历史机遇,围绕扩产业、强基础、惠民生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投资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快马加鞭40年,投资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40年,全市投资建设领域经历了起步、加速、奔跑、换档四个时期,投资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投资新动能孕育成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投资总量持续扩大,增速阶段性特征明显。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78年的3.32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7556.47亿元,年均增长21.9%。从发展的四个时期看,起步期(1978年-1990年)投资总量小,12年累计投资203亿元,年均增长18.9%;加速期(1991-2000年)在1995年投资总量跨越100亿元,共累计投资1149亿元,年均增长24.3%;奔跑期(2001-2010年)在2006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累计投资过万亿,达到12745亿元,是加速期的11倍,年均增长30.2%,是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市投资领域进入换档期(2011年-2017年),投资年均增长12.7%,七年间,虽然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换档不失势,整体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投资规模持续攀升,2017年投资总量超过7000亿元,7年累计投资36542亿元。从全市经济增长周期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趋势基本吻合,投资是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引擎。
图1:4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增长趋势
二、结构调整40年,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十八大以来,转方式、调结构成为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的着力点。
一是三次产业协同发展。40年来,全市一、二、三产累计完成投资733亿元、9330亿元和38967亿元,年均增长21.6%、19.0%和23.4%。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由1978年的1.9:41.2:56.9演变为2017年的1.7:14.6:83.7,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升。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第二产业的工业累计投资8780亿元,年均增长19.0%。以高新区、经开区为带动,先后引进了杨森、美光、三星、中兴、比亚迪等一批重大制造业和高技术工业项目建设并投产,全市工业投资呈现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2.8%,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29.3%,为全市打造“制造强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图2:40年来三次产业投资占比
三、改革创新40年,民间投资活力彰显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放宽了多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大幅度缩减投资项目审批范围,投资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有效激发和带动了民间投资。
在国家、省、市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促动下,全市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彰显,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持续拓宽的局面。2017年,三星二期、比亚迪汽车零部件建设、吉利汽车及PPP项目的创新推广,促进全市民间投资快速提升,完成民间投资3120亿元,是2011年的1.9倍;2011年以来,全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年均增长10.9%。民间投资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占比较高的行业有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此外还涉及水利环境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和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
四、拓展渠道40年,企业自主投资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打破资金来源由国家大包大揽局面,拓宽资金筹备渠道,扩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创新信贷融资模式,搭建适应市场化运作的筹资融资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建设项目,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尤其是2000年以后,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总计48486亿元,年均增长24.0%,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个百分点。在全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累计达31422亿元,年均增长27.0%,高于全部资金来源年均增长3.0个百分点,占同期全部资金来源的54.3%,是投资资金来源中的绝对主力。国内贷款5295亿元,年均增长18.0%,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7.9%;其他资金累计8720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8.0%;外商资金567亿元,年均增长14.8%,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2%。
五、基础建设40年,城市品质全方位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改善,百姓的幸福感逐年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提高。以黑河引水工程、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城市电网改造为代表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完工;西临、西宝、西汉、西康、沪陕、西延等高速公路陆续通车,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72公里;建成了二环、三环等众多城市道路,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299公里,是1978年的9.6倍。2011年以来,先后建设开通地铁1、2、3号线,正在建设4、5、6、9号线及城际轨道,总投资已超千亿元,形成了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曲江南湖公园、汉城湖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楼观台风景名胜区及美陂湖水生态景区等项目,在服务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城市品质。2011-2017年,全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931亿元,年均增长22.6%,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1年的22.4%提高到2017年的33.7%。
二是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西安房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在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1990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5407亿元,年均增长33.8%,房地产开发投资由1990年的9076万元扩大到2017年的2333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到2017年底,全市有开发工作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1044家,开发销售商品房2510万平方米,西安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7平方米/人。
改革开放40年,西安投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站在新起点,全市上下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应对新常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扩大民间投资,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