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
2017年初,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中提出“推进产业升级,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把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西安市三个万亿级优势产业之一”。为聚焦西安市“369”发展思路,打造“丝路科创中心”,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坚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积极运用“互联网+”理念,着力发展硬科技产业,不断推进“中国制造2025”,引领和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一、监测结果
(一)产业发展稳步向前
2017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46.56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9.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6.7%,提高了0.1个百分点。2017年底拥有科技孵化器62个,比上年增加了18家,孵化器内在孵企业数量2892家,增加了799家。
图1:2013-2017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
2017年,西安市累计通过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1839家,比上年增加333家。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263家,增加25家,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450家,增加89家。
2017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45.87亿元,比上年下降14.9%。地方财政科技支出45.28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4.3%,提高1.4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58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7%,比上年回落了2.0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664.44亿元,增长24.4%,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3%。
高新技术产业总规模达到5045.81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791.34亿元,777.58亿元,745.91亿元,是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5.7%,15.4%,14.8%;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同比增速89.3%,是增速最快的行业。
(三)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201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4.5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15万元/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859.2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1.0%,提高0.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0.84%,提高1.2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是8.72%,提高0.96个百分点。
201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19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全市服务业收入的56.5%。营业利润率10.38%,提高0.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1.69%,提高0.34个百分点。
(四)全社会投入强度大幅回调
2017年,全市R&D经费支出360.17亿元,占GDP比重4.82%,大幅回调0.3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10.47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为1.46%,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图2:2013-2017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情况
(五)专利申请数大幅增长
2017年,西安市技术市场日趋活跃,技术市场交易额继续攀升,达到84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专利申请数81110件,增加3500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40439件,增加21870件。专利授权量25042件,减少1323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902件,增加1216件。
图3:2013-2017年西安市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较好
从对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部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情况调研结果看,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都较高。
调研反映,企业比较关注国家政策,在政策出台后不久就通过关注税务局官方网站了解了这项政策,并且西安税务局及各区县税务局在政策出台后,积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通知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调整政策,并在税务清缴时,对已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75%的比例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按照(财税〔2017〕34号)文件75%加计扣除计算,比(财税〔2015〕119号)研发支出按照50%比例加计扣除计算可以多享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而且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手续更加简化,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项目无需事先通过科技部门鉴定或立项,只需企业做好备案,即使税企双方对研发项目有异议,可由税务机关转请科技部门鉴定,减轻了企业的行政成本。
同时被调研企业认为,加计扣除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要刺激、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统入,还需要政府各部门出台更多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证。
三、存在问题
(一)研发强度大幅回调。2017年,全社会研发强度大幅回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全社会研发强度出现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研发经费的增幅远远低于全市GDP的增幅,另一方面是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大型企业研发积极性降低。大型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增长仅为5.7%,增幅低于全市2.7个百分点,投入强度2.52%,比上年降低0.22个百分点,连续2年R&D投入强度下降,R&D经费增幅低于全市。
(三)科技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创新性研发需要投入较多人力、财力,而国家投入少,融资能力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会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对项目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从调研情况看。
四、建议
(一)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挥金融信贷支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纳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信贷原则,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申报科技项目,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享受科技经费支持和优惠政策扶持,实现快速发展。
(二)加强政府对企业技术研发工作的支持引导。市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带动全市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重点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重点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另外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和特色园区设立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
(三)发挥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功能。围绕技术交易和设备共享,建设专业支撑平台;围绕分析检测、制造资源、工业品采购,建设市场化运营平台;围绕政策推送、技术供需对接,建设移动互联平台;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提升服务能力的平台建设项目,按核定总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对中小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市场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支持。
(四)加强军民融合,切实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军民融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中心、成果中试(转化)基地、科技园区等,并鼓励企业在高等学校设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使产学研结合点前移。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人才、智力和技术为要素,企业以资金、设备为要素,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注:
1、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数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为基础,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进行界定。
2、2017年报告中研发数据包含省直管的5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