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前三季度渭南规上文化企业平稳发展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前三季度渭南规上文化企业平稳发展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11-20 10:15
字号:
打印

  前三季度,渭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19.8%(考核口径),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呈平稳发展态势。

 

  一、规上文化企业发展状况

 

  1、规上文化企业数增加较多。与201712月底一套表在库规上文化企业数相比,至9月底全市净增27户规上文化企业,其中:净增规上文化制造业6户,规上文化服务业18户,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3户。



  2、营业收入增速呈“^”型平稳增长。三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9.8%,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0.6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增速回落了1.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上文化企业同比增速呈“^”型(见上图),呈平稳增长态势。

 

  3、文化制造业占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持续回落。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文化制造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占全部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55.2%,分别比一、二季度减少了8.5个和7个百分点,占比逐季回落。规上文化制造业所占比重比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和规上文化服务业比重之和高10.4个百分点。

 

  4、文化服务业占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逐季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文化服务业比去年底净增了18户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实现7.63亿元,占全部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38.6%,分别比一、二季度增加了10.7个和7.2个百分点,比重逐季提高。



  5、八大类规上文化企业不同程度增长(见上表)。前三季度,在九大类文化企业中,除文化消费终端制造生产类的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17.2万元,同比下降35.1%以外,其它八大类规上文化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增长。其中:新闻信息服务类企业营业收入431.5万元,增长160.25%;内容创造生产类企业11868.9万元,增长54.95%;创意设计服务类企业3592.9万元,增长78.64%;文化传播渠道类企业15716.8万元,增长19.85%;文化投资运营类企业6536.8万元,增长98.27%;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类企业53594万元,增长11.03%;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类企业29055.1万元,增长15.22%;文化装备生产类企业74635.9万元,增长20.52%

 

  6、新增企业对规上文化营业收入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前三季度新增入库规上文化企业36户,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71.3%,拉动全部规上文化企业增长7.1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文化企业增速的贡献率达35.9%,有力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平稳发展。

 

  7、各县市区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均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13个县市区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均呈增长态势。韩城市因为新增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较多,实现营业收入14765.2万元,同比增长101.17%,是唯一增速超过100%的县市区;潼关县营业收入5021.1万元,增长56.7%;增速在20%40%之间的县市区有5个,分别是富平县、合阳县、经开区、临渭区、白水县;其它6个县市区增速都低于20%

 

  二、规上文化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不均衡。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服务业和限额以上批零业的户数分别为173754,占全部规上文化企业户数比重分别为15.7%34.3%50%。虽然规上文化服务业户数占了一半,但其营业收入仅占比38.6%;规上文化制造业户数虽然占比最小,但其营业收入占比最高,达55.2%

 

  2、内部结构不合理。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类别中,文化传播渠道类企业数最多,占比38.9%,但其营业收入实现1.57亿元,增长19.85%,仅占比7.96%;而营业收入占比最高的文化装备生产类企业仅7户,占比6.48%,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20.52%,占比37.78%。新闻信息服务类和文化投资运营类企业分别只有1户,创意设计类企业只有6户,占比5.6%。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整体结构不优。

 

  3、区域发展不均衡。前三季度,13个县市区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速超过100%的县市区有1个;增速在50%60%之间的县市区有1个;增速在20%40%之间的县市区有5个;20%以下增速的县市区有6个。各县市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差别较大,贡献率超过20%的有2个县市区,在10%20%之间的有2个,5%10%之间的有2个,其余县市区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都在5%以下。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重点发展文化制造企业。全市文化制造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增加值占比较低,行业覆盖不全,远远落后于全省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文化制造业,提高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为实现全市经济追赶超越目标增添动力。

 

  2、大力发展各行各业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全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县域特色,打造有影响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的文化品牌,促进全市各行各业文化产业竞相发展,尤其是新兴文化产业。同时加大对现有各县域重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壮大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助推全市文化产业追赶超越。

 

  3、积极培育规上文化企业。规上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引领全市文化产业更稳更快发展。各县市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应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尽快使文化产业类项目落地生根;同时加强培育现有规下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做好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进一步做大做强,促使其尽快够格达标,确保及时入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